《劳动的音乐——山中杂记》

2023-07-17 可可诗词网-随笔小品文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一到南吕宋,圣安东纽山地,我会见O同志的时候,他就屈起胳膊来,向我夸示他体力的壮健,他说:这里不比中吕宋,没得现成的白米饭,事事得自己动手,我自己将谷子舂成白米,经常运动运动,手力就这么大了。山上农民舂米的方法,是用长约五尺的大树干,中间挖成臼形,而木槌削成两头锤形,手抓在细腰处,重约二十余斤,一上一下的舂,的确很吃力,难怪O同志要向我一伸一屈地表演他的胳膊了。

我和O同志寄住的屋子,是一间用蒲莉叶盖的草房子,房东是一对老夫妇,他们早出晚归,干着一大片菠萝的农事,儿子参加抗日游击队去了,白天家是交给我们的了,我们在学习与工作之外,自己得舂米、烧饭、煮菜,所谓菜,是常常摘取离我们门前不远的柴薯叶,放在刚熟的饭上,蒸一蒸,放些盐就吃了的,我们的饮食跟当地的农民一样,生活算是随遇而安,大众化。

我们的两位老房东,原来是在附近的一个山坡,开辟一个耕地,那山坡,有大树,有杂木,也有石头,一下子似乎很难着手的,但他们把大树锯倒了,锯断的树干拖去卖给小店铺做女妆木屐,余下来的枝叶放火一烧,把它当做肥料,将那山林的斜坡,弄成刚刚剃了发的秃头,他们要在那儿播谷,这在房东动员邻居协助播耘的时候,我才晓得他们平常的劳作是怎么一回事的。农民有着互助的习俗,在下种和收割的时候,可以动员邻人来帮忙,只要办些菜饭和几杯椰酒,请帮忙的邻人吃喝一顿就行。那时,房东也约我们一道去玩玩,他邀请有十几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有,在工作未动手之前,一个带着六弦琴的青年,逗着一个姑娘唱歌,那姑娘不拘束地唱了,接着,又逗一个说是要唱一只毛洛族的歌谣,那姑娘也唱了,她唱的倒有些真情,听来很别致,后来,我问起那歌词的内容,大意是这样的:

  凝视你留下的手绢哟

我每天晚上亲着嘴

  想念你送来的食品哟

甜的砂糖也发出相思的苦味

  哎呀、哎呀

阿拉耶哦——

我常是感觉菲律宾的青年男女,精神上比我们解放得多,他们爽朗活泼,而我们倒有很多拘谨,他们也要我们唱中国歌,我们不会唱歌,正想怎样应付的时候,老房东叫要开工,替我们解围了。大家笑嘻嘻地赛跑似地跑上斜坡,有二个青年,各执着一根竹竿,竿头套着铁矛,而竿尾则剖成裂开的。他们把竹矛在耕地隔一尺凿一个小窟窿,姑娘们拿着盛在椰壳里的谷子,几粒几粒地顺着小窟窿撒下去。凿地的青年,算是主角,由左而右地凿着,竿尾跟着沙沙的作响。我又听到六弦琴声,一看是刚才提着琴来的青年,却孤零零地站在一边,弹着配合劳动的简单音乐,他弹得紧凑,大家动作也紧凑些,他弹得缓慢些,大家的动作也松弛些,我听着,很觉愉快,我也跟着撒谷子,我想起刚才的唱情歌,那不过是附带的插曲,因工作的需要,弹奏这劳动的音乐,才是带来六弦琴的主要目的。这场面,真有意思,农民真有艺术的情趣,这音乐,是纯美的劳动的音乐啊!那时我鄙夷酒吧间帮闲的音乐了,音乐家哟,你们来看看,你们学的音乐是为什么的呀?……我正这么遐想,动作有些迟缓了,跟着在左边的姑娘,拍着我的背,吃吃地笑了,好像半亲热半嘲讽地说:“YM同志,你们城里人真不行啊!”我动作加紧了,我向她笑笑,在我背后的O同志,他较为嘴快,向那姑娘打讪的说:“他要你教他呢!他刚才正想着你的情歌啊!”那姑娘又爱娇地伸手要打O同志了。

我真不行,我累了,于是起来休息,一面聆听着劳动节奏的乐音,一面敬佩老房东开辟耕地的巨大的劳动力。我又想起这“刀耕火种”的情况,到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啊!工作暂时停顿了,原因是那个凿山地的青年,凿着一块坚硬的东西,以为是石头,再挖凿下去,原来是一块菱形的铁片,形状像军旗矛,就如获异宝地拿给久经锻炼的老房东了,老房东看了那块军旗矛,好像不胜今昔之感地说:这是四十年前我们民军,打了西班牙之后,又反抗美国侵入军,在这一带山地曾受过美军的臼炮轰击,死了很多人,这旗矛,是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件纪念品。青年人又问东问西,提起当时抗战的情形,一位老太婆也讲话了,她说当时一群人去参加婚礼,美军上山来搜索,以为他们是民军,就开枪了,她卷起袖子,用指头点着胳膊的伤痕。她又转了口气说,现在日本皇军也跟当时的美军是一样残暴的。

时局在变化,赶走了狼又来了虎。我离开山上好多年了,遥思在山上的老房东家,日子也不是好过的罢。我怀念他们,祝福他们。

一九四七年冬于香岛

(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散文选(1918—1949)》第7卷)

赏析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作者曾以宋庆龄的名义前往菲律宾马尼拉办报,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未成,便转至中吕宋、南吕宋岛参加抗日斗争。《劳动的音乐》是作者在南吕宋圣安东纽山中深入摩洛族农村进行抗日工作的一个生活片断回忆。文章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淳朴、热情的摩洛人生活情景。

作品首先赞美了摩洛人美好品质:勤劳、古朴、聪明、能干,伐木烧荒,刀耕火种,制造工具,创造生活;热情好客,待朋友亲如一家;邻里间相处融洽,互相帮助;热情乐观,精神解放而不拘谨。

其次,作者特别欣赏摩洛人的热爱生活。他们有让真正的音乐家都会倾倒的天然的音乐才能,他们踏节而歌,踏节劳作,音乐和劳动都是“纯美”的。作品以大段的文字再现了古朴自然的牧歌气氛。这显示了作者用笔纵放自如,使之画意连翩,诗情盎然的才能。让读者不能不陶醉其中。

但是,作品的独特构思却不仅在于写这“劳动的音乐”场面,而是在写过古朴和谐的生活气氛之后,引进慷慨激昂的英雄交响曲旋律。作品以摩洛人在劳动中从土里挖出一块旗矛为由头,追述了菲律宾人民的反侵略、争自由的斗争历史。他们曾经在反抗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又在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今天又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团结一心反抗日本侵略者。有了这一情节,我们才真正认识了菲律宾人,认识了摩洛人。他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下,但悍卫和平自由生活的觉悟却很崇高。为了民族尊严,国家尊严,他们同仇敌忾,不屈不挠。连老太婆都会慷慨控诉敌人的侵略,这是摩洛人性格中闪耀英雄光辉的一面。总之,爱好和平,并坚持斗争,就是摩洛人性格的全部。

至此,我们会发现,这篇小品的结构安排是十分巧妙的。它以描写乐融融的家庭气氛开始,以描写古朴的劳动音乐场面相继,最后落到歌颂反侵略斗争的精神。其实这三段情节的安排是作者事先设计好的。因为文章开始埋下过一句伏笔:“房东是一对老夫妇,他们早出晚归,干着一大片菠萝的农事,儿子参加抗日游击队去了。”这句伏笔到了文章最后一段发展为一个中心场景。作品妙在伏笔伏得隐蔽、自然,不易为人发现,而一但读完作品就会立即彻悟通篇的构思。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