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婉贞》

2019-05-14 可可诗词网-随笔小品文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驰而前。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毋妄发,曰:“此劲敌也,度不中而轻发,徒麋弹药,无益吾事。慎之!”

时敌军已近砦,枪声隆然,寨中人蜷伏不少动。即而敌行益迩,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盖借寨墙为蔽也。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婉贞独戚然,曰:“小敌去,大敌来矣!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三保瞿然曰:“何以为计?”婉贞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火器利远袭,技击利巷战。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缴天之幸,或能免乎?”三保曰:“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小女子毋多谈。”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拯吾村,即以卫吾父。”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19)。”众皆感奋。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20),皆玄衣白刃,剽疾(21)如猿猴。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22),伏焉(23)。未几,敌兵果舁(24)炮至,盖五六百人也。拔刀奋起,率众袭之,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25)。婉贞挥刀奋斫(26),所当无不披靡(27),敌乃纷退。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吾,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28)!”于是众人竭力挠之(29),彼此错杂,纷纭拿斗(30),敌枪终不能发。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31)。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

(《清稗类钞》)

注释①咸丰庚申——咸丰十年,即1860年。咸丰,清文宗年号。②自海入侵——指英法联军舰队上的部队由海上登陆攻占大沽口和天津,再沿永定河进攻北京。③京洛——原指古都长安和洛阳。这里借指当时的都城北京地区。骚然,骚乱起来。④精技击——精通武术。⑤团——即下文“团练”。当时地方士绅组织的武装力量。⑥谍——侦探消息的人。骑,骑兵。⑦旋——随后,不久。白酋,白种人头子,此处指英国侵略军军官。酋,指盗匪、侵略者的首领。督,统帅、指挥。印度卒,当时印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当局多用印度人充任军警。⑧度(duo)——估量。⑨徒糜(mi)——白白地耗费。⑩蜷(quan)伏不少动——弯着身子伏在那里,一点儿都不动。少,稍微。(11)益迩(er)——更加近了。(12)鹜(wu)伏——象鸭子那样伏着。鹜,鸭子。古代也称野鸭。(13)齑(ji)粉——粉末,碎屑。这里作动词用,粉碎的意思。(14)瞿(ju)然——惊视的样子。(15)长——善于,擅长。火器,指枪炮等使用火药的武器。短,不善于,不擅长。(16)猱(nao)进鸷(zhi)击——象猿猴那样前进,象鸷鸟那样搏击。猱,猿猴的一种。鸷,凶猛的鸟。(17)缴天之幸——靠天的保佑获得幸运。缴,通“邀”。求取之意。(18)无日——没有多少日子,即随时就要到来的意思。(19)瞻予马首——听我指挥。(20)结束——结扎、整好装束。(21)剽(piao)疾——敏捷。(22)阴翳(yi)蔽日——浓密的树阴遮住了太阳光。翳,遮蔽。(23)伏焉——埋伏在这里。(24)舁(yu)——抬。(25)便捷猛鸷——敏捷勇猛。终弗逮(dai),到底比不上。(26)奋斫(zhuo)——奋勇用力砍杀。(27)所当——指对战的敌人。披靡,倒下,溃散。(28)急逐弗失——赶快追击,不要让他们跑了。(29)挠——阻拦。(30)纷纭拿斗——这里指混战。纷纭,杂乱。拿斗,搏斗。(31)无虑——大概,不少于。

赏析本文选自《清稗类钞》的“战事类”。它记叙了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时,谢庄人民奋起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故事,塑造了青年女英雄冯婉贞的形象,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敢于跟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艺术表现上,本文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层次分明。本文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对战前情况的必要交待(前三个自然段)和谢庄保卫战(后面两个自然段)。而作为本文叙述重心的第二部分——谢庄保卫战,作者亦写得条理分明:先简述冯三保领导的防御战的经过;然后写冯婉贞对斗争形势发展的预见和父女在策略上的分歧;最后叙述冯婉贞领导的伏击战大获全胜的经过。作者如此结构布局,层次井然,有条不紊,读来毫无零乱之感。

二是重点突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内容比重的安排上。作者对内容的主要部分——谢庄保卫战施以浓墨,次要部分——战争背景和战备情况施以淡墨。在写全文的重点——谢庄保卫战时,也同样有所侧重:着重写伏击战,防御战则几笔勾勒。写伏击战时,作者又继承了我国历史著作中写战争的传统手法,以较多的篇幅写冯婉贞的决策过程。作者如此处理内容比重的安排,便把冯婉贞放到了事件的中心位置上,显得格外醒目。其次表现在人物主次的用墨上。谢庄保卫战涉及人物众多,提到姓名的只有主人公冯婉贞与其父冯三保,其他人仅以“团众”、“白酋”、“印度卒”、“谍”、“诸少年”等呼之,将他们置于事件的背景上,以此来突出主要人物。而在冯婉贞与冯三保两个有姓名的人物中,又重点刻画冯婉贞。冯三保的沉着、勇敢固然值得赞许,然而作者着墨并不多,但对他在防御战取得胜利后的“自喜”心情则写得较具体。他的因胜利而产生的轻敌情绪跟冯婉贞着眼于应付“大敌”的远谋,形成鲜明对照,用意乃在突现冯婉贞,可谓笔著彼而意在此。写冯婉贞时,作者简直是用墨如泼,详细而具体,从而鲜明地再现了女英雄冯婉贞的高大形象。

三是作者将作品所要刻画的主人公形象放到一定的历史环境中,通过复杂而尖锐的矛盾斗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使人物形象具有立体感。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史记》以来许多优秀历史人物传记作品的影响。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