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陶怡云馈鸭》
赐鸭一只,签标“雏”字,老夫欣然,取鸭谛观①,其哀葸龙钟之状②,乃与老夫年纪相似,烹而食之,恐不能借西王母之金牙铁齿③,俾④喉中作锯木声。畜而养之,又苦无吕洞宾⑤丹药,使此鸭返老还童,为唤奈何?若云真个“雏”也,则少年老成与足下相似,仆只好以宾礼⑥相加,不敢以食物相待也。昔公父文公宴路堵父,置鳖焉小,堵父不悦,辞曰:“将待鳖长而后食之。”仆仿路堵之意,奉璧⑦足下,将使此鸭投胎再生,而后食之何如?
(《随园尺牍》)
注释①谛(di)观——仔细察看。②“其哀葸”句——哀葸(xi),可怜而胆怯的样子。龙钟,行动不灵活,形容老态。③“恐不能”句——古代神话传说,西王母居于西方昆仑山上。据《山海经·西次山经》载:“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④俾(bi)——使。⑤吕洞宾——俗传八仙之一。名喦,号纯阳子,唐京兆人。曾两次举士不第,浪迹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传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⑥宾礼——对待宾客之礼。⑦奉璧——犹奉还,用战国时赵国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的典故。
赏析这是一篇幽默小品。幽默是审美主体以诙谐隽永的智慧为主要审美方式,对滑稽可笑的事物进行审美把握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喜剧效果。幽默是笑的艺术,但幽默的笑有别于滑稽所产生的开怀大笑,更有别于讽刺所产生的撇嘴嘲笑。幽默的笑,是智慧的,轻松而又含蓄的。这篇短文,妙语连珠,谐趣横生,读之令人忍俊不禁,正具有幽默的品位。
按理说,“瓜子不饱是人心”。送礼,一般地说都出于敬意,受礼者不该计较礼物的轻重薄厚。即使所送礼物不合心意,也不该形诸颜色,更不该流于言辞。袁子才不然,对陶怡云送给他的一只老鸭因无法烹制,竟将原物退还,还在回书中挑三拣四,说长道短。这种“过火”的举措,本来大煞风景,但他的幽默却把读者(包括陶君)带入一个优美的境界。
他却鸭的原因是嫌鸭“老”,如果直说,定然使对方大伤脸面,甚至恼羞成怒。如春秋鲁国公父文伯请南宫敬叔饮酒,以路堵父为陪客。端到席面上的鳖小了些,请堵父享用时,堵父怒辞曰:“将待鳖长而后食之。”遂拂袖而去,弄得不欢而散。堵父其人既器量狭窄,更缺少袁子才的诙谐幽默。袁子才到底是一位“才子”,明明嫌鸭老,却不直说,而以“其哀葸龙钟之状,乃与老夫年纪相似”来形容老鸭。这个带着自贬色彩的比喻,恰如缓冲器,解除了对方的对立情绪。这个奇特的比喻,或许诱使陶怡云想到:对一位如此可怜的皤然老叟何须使性支气?或许还会想到随园老人那蹒跚的步履,也恰如鹅行鸭步。在联想中,心生恻隐,乃至破颜解颐。鸭老,何以必须退回?“烹而食之,恐不能借西王母之金牙铁齿,俾喉中锯木声。畜而养之,又苦无吕洞宾丹药,使此鸭返老还童”。既不能烹制,也不能畜养,故而只好退回,却鸭的理由如此充足,话又说得如此风趣,让馈鸭者在玩味中“设身处地”,或许“检讨”自己:不该冒冒失失闹出这样一场玩笑,使老人难堪。
尤其出人意外的是,抓住馈鸭者的签标“雏”字,顺手把鸭的比喻抛给年轻冒失的馈鸭者:“若云真个‘雏’也,则少年老成与足下相似”。这个“幽默”,令人哭笑不得。接着讲了一则历史故事,拈出“将待鳖长而后食之”加以类推:“仆仿路堵之意,奉璧足下,将使此鸭投胎再生,而后食之何如?”这里当然有随园老人的“不悦”,但陶怡云若想取悦于老人,说不定会买上一只真正的雏鸭作为老鸭转世的替身重馈于随园老人呢!
在这场幽默的喜剧小品中,把随园老人率真的幽默、幽默的率真,以及善于控制感情的理智,都表现得如见如闻。幽默的喜剧,本来就植根于真率,而理智的观照更是幽默的喜剧特征。
-
《圣琵琶》
[2019-05-14]
-
《卖油翁》
[2019-05-14]
-
《“随笔”与我们这个时代》
[2019-05-14]
-
《卤》
[2019-05-14]
-
《大处入手》
[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