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子守梨
【出典】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三《责子》诗:“唯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释义】 晋陶潜第五子小名为“通”,陶潜《责子》诗称之为“通子”,说他“但觅梨与栗”。后世用作咏幼子的典故。
【例句】 ①梨教通子守,酒是远师供。(李端《长安感事呈卢纶》3277)这里用陶潜事,自述居家父子相处的生活情趣。②各有文姬才稚齿,俱无通子继余尘。(白居易《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微》5000)这里以通子泛指儿子,谓自己同元稹皆老年无子。
【释义】 晋陶潜第五子小名为“通”,陶潜《责子》诗称之为“通子”,说他“但觅梨与栗”。后世用作咏幼子的典故。
【例句】 ①梨教通子守,酒是远师供。(李端《长安感事呈卢纶》3277)这里用陶潜事,自述居家父子相处的生活情趣。②各有文姬才稚齿,俱无通子继余尘。(白居易《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微》5000)这里以通子泛指儿子,谓自己同元稹皆老年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