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皓

2020-01-11 可可诗词网-唐诗典故 https://www.kekeshici.com

        【出典】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四人,四皓也,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中:“四皓者……乃共入商雒,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败汉高闻而征之,不至,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己。”参见“羽翼”条。
        【释义】 四皓为秦汉时的四个隐士,他们隐居商雒,汉高祖刘邦征之,不出,自匿于终南山。由于刘邦要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曾迎四皓下山辅佐太子。后世用作咏隐士的典故,也借以喻指辅佐太子的官员。
        【例句】 ①谁能跼迹依三辅,会就商山访四翁。(骆宾王《畴昔篇》837)这里以“访四翁”喻指避世隐居。②不如从四皓,丘中鸣一弦。(骆宾王《秋日山行简梁大官》856)这里以“从四皓”为喻,自述归隐的意愿。③我闻西汉日,四老南山幽。(张说《赠崔公》928)这里是回顾四皓事迹。④至乐三灵会,深仁四皓归。(张说《奉和同皇太子过慈恩寺应制二首》其二943)这里借四皓拥戴汉高祖太子,称颂当今太子之贤。⑤柱下留伯阳,储闱登四皓。(沈佺期《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1023)道士司马承祯(子微)在天台山修道,唐睿宗曾一度将他接入宫中。这里以四皓借指司马氏。⑥高卧三十年,相看成四皓。(李华《咏史十一首》其五1586)诗咏“四皓”辅佐太子之功,借以寄托对时事的感慨。⑦眉如松雪齐四皓,调笑可以安储皇。(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1755)这里以四皓比拟钱少阳。⑧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张志和《渔父》3492)这里用四皓羽翼太子事反衬渔父的超然世外的情怀。⑨得道南山久,曾教四皓棋。(于鹄《题南峰褚道士》3500)这里想象道士同汉初的四皓为友,夸张他道高寿长。⑩九霄路上辞朝客,四皓丛中作少年。(刘禹锡《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4064)作者赠诗白居易,当时白居易五十八岁,被任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诗中用四皓曾出山辅佐太子事,以“四皓丛中作少年”点明白居易出任太子宾客,由于白氏较之四皓年纪尚轻,故说“作少年”。(11)南山四皓不敢语,渭上钓人何足云。(李涉《寄河阳从事杨潜》5428)这里用“南山四皓”比喻当时在朝的年高德劭的闲官,可能即太子保傅一类的官员。用此典有暗示朝政混乱,太子地位不稳之意。(12)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杜牧《鹤》5973)这里用四皓白须比拟鹤毛之白。(13)四皓有芝轻汉祖,张仪无地与怀王。(杜牧《题青云馆》5986)青云馆在商雒县,商雒地肺山为四皓曾隐居之地。作者因青云馆的地点联想起四皓的事迹。(14)四翁识势保安闲,须为生灵暂出山。(司空图《漫书五首》其五7274)这里引商山四皓出山安定刘氏天下事,用来同下文的吕尚出仕相对照,寄托感慨。(15)由来四皓须神伏,大抵秦皇谩气强。(罗隐《武牢关》7536)武牢关在商县东。作者过关念及曾经隐居商山的四皓,表示追怀之情。(16)纵然在朝市,终不忘林峦。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护国《归山作》9138)作者有意归山,这里用“四皓拂衣”表现自己的心情。(17)何能寻四皓,过尽见长安。(齐己《过商山》9480)作者因过商山,触景生情,故而用觅“四皓”表现自己的思绪。(18)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杜光庭《怀古今》9668)作者借四皓避秦的典实,寄托轻视利禄的情怀。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