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 题秦良玉小像》 - 清·董祐诚
清·董祐诚
云髻翘妆,锦袍映、马上桃花珠勒。飞箸遥请长缨,关门羽书急。三万里黄图似扫,算留得、蜀江残碧。雁塞虫沙.鸾台水火,输与巾帼。
问中阃,骄帅如棋,尚挥麈、纶巾当筹笔。中酒斫衣投地,与金瓯同裂。念玉垒、家山已破,料珮环,不化鹃血。祇有图画春风,旧时曾识。
秦良玉是明代末年四川的一位女将,能征惯战,打了不少胜仗,可后来与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作战,曾大败,最后据境顽抗而病死。当词人看到了一幅秦良玉的小像之后,不禁联想起她的身世功绩,对她产生敬佩而又惋惜的心情,而写下了这样一首词。
开头“云髻翘妆,锦袍映、马上桃花珠勒”几句活脱脱地给我们描绘出这样一个女将的形象。“云髻翘妆”,完全是女子的打扮,高高的发髻,头上还插着首饰。可却身穿战袍,跨在马上,用桃花色珍珠镶嵌而成的马勒子与战袍相映,使女将的形象更生动、更丰满。这几句通过极简单的笔墨,道出了秦良玉形象的基本特点,既真切而又传神,确是十分不易的。
自此以下,便是作者联系秦良玉生平而抒发的想象和感慨了。“飞箸遥请长缨,关门羽书急。”是说在军事形势十分紧张的情况之下,女将军主动请求战斗任务,从四川赶到北方杀敌。史载秦良玉曾于天启元年(1621)率兵北上御后金(清),崇祯三年(1630)又入援京师。主动请缨,万里赴疆,这才显出英雄本色。虽然“三万里黄图似扫”,可还是保住了蜀地的河山一隅,所以说功劳是不可磨灭的。“黄图”,帝都。唐骆宾王《同崔驸马晓初登楼思京》诗云:“白云乡思远,黄图归路难。”就是说要回到京城是很难的。这样的功劳,与那些须眉男子相比,并不逊色。“雁塞虫沙”,是指那些在边塞战死的士兵或遇难的百姓;“鸾台”,唐门下省之别名,“水火”指势不两立者。这里作者以“鸾台水火”比喻朝廷中那些争权夺利的人。不论是“雁塞虫沙”还是“鸾台水火”,他们在巾帼英雄的面前,作何感想呢?这上阕的结句,既发表了作者强烈的感慨,也发表了作者对这位女将的无限赞美。
下阕则转而表现惋惜之情了。秦良玉回蜀后,竹菌坪一战,被张献忠打得大败,所部三万人尽溃。所以说“问中阃,骄帅如棋”。阃者,郭门也。秦良玉被张献忠部围困,所以说是“中阃”。“骄”,写出了作者心目中秦良玉失败之原因。“如棋”,似指在被围之中的秦良玉如同在棋盘中面临失败的走投无路的“帅”一样。不过尽管如此,她“尚挥,纶巾当筹笔”,困兽犹斗,筹划着最后一搏。“中酒斫衣投地,与金瓯同裂”二句,表明她至死忠于大明王朝,与国家同灭亡的决心。今天看来,秦良玉的这些做法是不值得称道的,与农民起义军为敌,而且顽固到底,当然没有好下场,最后是病死了。但在一个清代词人看来,这些举动,又是他十分敬佩的。这一点,我想也不必过于去苛求古人吧!
最后“念玉垒、家山已破,料珮环,不化鹃血”,表现了作者的一种无可奈何之情。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北。四川全境为张献忠夺得而建立了大西政权,虽然不久张献忠亦被清兵所破,但毕竟秦良玉“家山已破”。作者料想到,她不会象古蜀帝杜宇那样,化作啼血的杜鹃,留给人们美丽的神话传说,而眼前,只是留下了一幅小像,给崇敬她的人留下美好的想象和回忆。所以说“祇有图画春风,旧时曾识”。她的英姿,她的形象,连同她的功业,她的罪过,一起留给了后人去评价。
由像及人,进而生发出许多联想,发抒了许多感慨、赞美、惋惜之情,这是题像诗的特色。虽然作者的评价不无偏颇,甚至有原则和立场的问题,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的确是写得感情起伏迭宕,从酝酿,到高潮,到跌落;从赞美,到惋惜,到无奈,显得真率自然,感人肺腑,不愧为清词中的珍品。董方立虽然年仅三十三岁而卒,而其《兰石词》却被编进《清名家词》,在众多的清代词人中争得一席之地,我们从这首词中就可看出他的艺术工力。
-
《上山采蘼芜》 - 汉·古诗
[2019-05-11]
-
《凤凰台上忆吹箫 残灯》 - 清·贺双卿
[2019-05-11]
-
《君难托》 - 宋·王安石
[2019-05-11]
-
《圆圆曲》 - 清·吴伟业
[2019-05-11]
-
《如梦令》 - 宋·李清照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