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残灯》 - 清·贺双卿

2023-07-25 可可诗词网-妇女闺怨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清·贺双卿

已暗忘吹,欲明谁剔,向侬无焰如萤。听土阶寒雨,滴破残更。独自恹恹耿耿,难断处,也忒多情!香膏尽,芳心未冷,且伴双卿。

星星,渐微不动,还望你淹煎,有个花生。胜野塘风乱,摇曳渔灯。辛苦秋蛾散后,人已病,病减何曾!相看久,朦胧成睡,睡去还惊。

贺双卿的这一首残灯词,把一盏半明不灭的灯写活了,也把自己凄惨的身世写透了。真是字字句句,浸透着一个封建社会中受尽压迫的女子的血和泪!

孤灯一盏,已是奄奄一息。说是已经灭了吧,它还发出一星半点光亮;说是还亮着吧,它很快就要熄灭。“已暗忘吹,欲明谁剔”正活脱脱地写出了这样一种情状。“向侬无焰如萤”是说孤灯与词人两相伴依,灯光已如萤火一般了。在这开头几句里,我们可以见到这样两个艺术形象,一个是残灯,一个是苦命的词人。灯的生命行将结束,人的命运也十分悲惨。这两个形象相互衬托,加强了词作带给读者的悲凉的气氛。接下去作者暂时放弃了对灯的正面描绘,而从女主人公的思维着手,写她在残灯下的动作和思想。她在听:屋前土阶上寒雨滴沥,一直滴到天明。她在想:这盏灯还挣扎着发出这一点光亮,微微跳动,不肯熄灭,也真是太多情了,瞧它灯油已尽,灯芯未冷,它是为的陪伴我孤独的双卿啊!屋前土阶上寒雨滴沥,以声音来和画面相衬,既加深了夜晚环境的孤寂凄冷,加深了读者的感受,又表示女主人公心事重重、思绪纷纷而又几乎一夜未眠的情状。而对残灯的思索,称赞它的多情,则又更进一步表明女词人环境的险恶和孤独。本来是一盏将灭的灯,她却把它看作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独自挣扎着在寒夜里来陪伴她。言外之意,家人给她的只有打和骂,而不通人性的灯却给了她温暖,给了她理解,给了她安慰。真是悍夫恶婆不如一盏残灯!通过上阕的描写,我们对女词人所处的环境、女词人的心理状态,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同情。

既然灯已无油,总是要灭的。终于只剩下渐渐不动的一点火星了,这使女词人多么失望。她说:“星星,渐微不动,还望你淹煎、有个花生。”她多么希望灯光能再拖延一刻,能够“啪”地再生一个灯花啊!因为旧时认为灯芯结花是一种喜讯的预报。这里我们可以想象词人在全神贯注地望着“星星”的灯光而脑海中思绪翻滚、心中充满希望的情状。她并不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她的心中还充满着对生活的执着和希望,希望能随着灯花的出现而生活有所转机。可是这仅仅是希望而已,封建制度下广大被压迫妇女的命运总是悲惨的。不过,女词人又想,即使这样油干灯草尽的残灯,它的命运,还是胜过“野塘风乱,摇曳渔灯”的。在狂风恶浪摧残下的渔灯,不是更容易夭折吗?其实,这还是词人的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也正是这种自我安慰和解脱,支撑着她生活下去,执着地生活下去。最后,灯灭了。“秋蛾”之散,表示着灯的灭。这时,她从沉思中惊醒,回到了现实中:“人已病,病减何曾!”灯灭了,人也被折磨得病体难支,人的命运即将和灯的命运相似,病何曾有一点点的减轻呢?这时她朦朦胧胧地睡去,可连睡梦中她也不得安宁,刚睡去,便又惊醒。一定是残酷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她不能很好地入睡啊!这“睡去还惊”四个字,十分含蓄而又深刻地写出了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它留给读者深深的思索和无尽的回味。

“残灯”本身并不是什么有重大意义的题材,可通过残灯的命运,我们了解了被折磨殆尽的女词人的命运,使我们对封建礼教、封建制度产生憎恨之情,这个意义就不能低估了。何况作者通过自己深刻的观察、细腻的描摹,创造了一种凄凉欲绝的气氛,在如此的气氛之中,把灯的形象和人的形象融为一体,通过形象反映了自己的身世处境和思想感情,让读者一掬同情之泪。作者没有直言控诉压迫她的恶势力,形象一旦描绘成功,控诉也就在其中了。这就是形象的魅力,也是这首词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