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木兰画像》 - 清·赵怀玉
清·赵怀玉
能替爷征,犹是红颜,居然丈夫!记鸳机抛却,便驱骏马;铁衣着后,不梦罗襦。河水东流,黑山北亘,想见当时亲执桴。啾啾骑,比秋闺促织,声竟何如?
策勋底用尚书?有鲁仲连风功不居。喜十年远戍,望庐仍在;二亲无恙,出郭相扶。鬓影窗前,眉痕镜里,省识春风向画图。区区愿,把凌烟别构,一例传模。
木兰的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并不陌生。即使没有读过《木兰辞》的人,他也一定会从前辈那里听说过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因而从心底里钦佩这位女扮男装、功成不受爵的巾帼英雄。清代词人赵怀玉也不例外。当他看到了一张木兰的画像之后,便勾起了脑海中对木兰形象的回忆,将《木兰辞》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情节拈了出来,化成了这首《沁园春》,以表明他对这位女英雄的仰慕钦佩之情。
开头“能替爷征,犹是红颜,居然丈夫”几句,勾勒出一个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形象。当兵打仗,历来是男子汉的事情,可木兰却突破了这一禁区。当然,在当时,她不可能以女子的身份去从军,而只能乔装改扮成男子,所以说“犹是红颜,居然丈夫”。“居然”二字,说明木兰不仅外表已使人“不辨雌雄”,而内里也百分之百地具备了“丈夫”的气质。她穿着“铁衣”,驱着“骏马”,还亲自敲击战鼓,追击敌军。她已经暂时忘却了自己的“鸳机”,连做梦也想不到女子的“罗襦”,而道道地地地是一位驰骋疆场的战士了。她全身心地投入保卫家国的战斗,到了黄河边,看到了黄河的东流;到了黑山头,看到了黑山的北亘。“河水”三句,写作者想象之中木兰行军作战的情况,是化缩《木兰辞》中的“朝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而来的;而“亲执桴”却是作者在《木兰辞》的基础上对木兰形象的发展和丰满,这真是寓创新于继承之中,上片结句说:“啾啾骑,比秋闺促织,声竟何如?”这是作者在对木兰发问:胡骑啾啾的声音,比起秋闺中促织的叫声,你听着有何感触?作者抓住了姑娘与战士身份的变化而想象着两者之间的心理的变化。这一问,使整首词增添了生机勃勃和幽默风趣,实在是点睛之笔。
“策勋底用尚书?有鲁仲连风功不居。”过片两句,写木兰“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高尚品格。她之所以奋勇杀敌,立下功勋,不是为了做官发财。她一方面是为“替爷征”,为家庭排除忧难,另一方面也是为爱国之心所驱使。她纯洁的心灵在这里得到了升华。而这种品格,与当年鲁仲连替列国排难解纷,成功了不受封赏是一样的。“喜十年远戍,望庐仍在;二亲无恙,出郭相扶。”这是木兰从军的最大愿望,所以“喜”。她不喜“尚书”的官爵,而“喜”家乡和平,亲人无恙,感情的表达十分明显,心理的描写也极为细腻。所以这领起的“喜”字十分重要,它集中地体现了木兰的优秀品质和纯朴胸怀。作者接着想象木兰回到家中,窗前镜里,回复了自己的女儿身时的兴奋情景。虽然只说“鬓影窗前,眉痕镜里”八个字,且并无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但这十分含蓄的八个字,不正引起读者必然的联想吗?而至此作者才点明,他并不是直接在描写木兰,而是在画图之中省识到木兰的满面春风!于是,从对木兰的描绘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词题《木兰画像》上来。最后他说,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另外构筑一个凌烟阁,来传模木兰的功勋,让后代的人们永远尊敬她。凌烟阁是唐朝时传写开国功臣画像的地方,作者希望“别构”,正是表达了他对木兰地位的认识,对木兰功勋的赞扬,是相当高的。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无疑可与《木兰辞》本身一样,成为一曲歌颂妇女的高亢的赞歌!
前有《木兰辞》,再来写题木兰画像的词,既易又难。容易之处在于有一些现成的东西可用,而不易之处也正在于有现成的东西,而不容易突破古人的藩篱。而赵怀玉却能推陈出新,既抓住了木兰形象的性格特点,将较长的《木兰辞》浓缩到这一百多字的词中;又抓住了木兰女扮男装到最后恢复女儿身之间的心理变化,用发问和含蓄的笔墨写出,又使人觉得在原作之上有新的成就。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清词的成功之处。
-
《上山采蘼芜》 - 汉·古诗
[2019-05-11]
-
《凤凰台上忆吹箫 残灯》 - 清·贺双卿
[2019-05-11]
-
《君难托》 - 宋·王安石
[2019-05-11]
-
《圆圆曲》 - 清·吴伟业
[2019-05-11]
-
《如梦令》 - 宋·李清照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