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梅花草亭图挂轴》

2019-05-12 可可诗词网-历代题画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高凤翰

罨画春山隐列屏,斜阳低衬冻阴清。

何人消尽闲滋味,万树梅花一草亭。

【注释】

①罨(yan)画:杂色的彩画。白居易《草词毕遇芍药初开》诗:“疑香薰罨画,似泪着燕脂。”

【评说】

本诗选自山东省博物馆藏高凤翰《梅花草亭图》题诗。

高凤翰(1683—1748),清代画家,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自称南阜山人、东海生、石顽老子、松懒道人、蘖琴老人等,胶州(今属山东)人。能诗,工书画篆刻,尤善山水花卉,不拘成法。嗜藏砚,收藏至千余方,并著有《砚史》。晚年因患风痹,右手瘫痪,自此以左手作书画,并自号“尚左生”,所作书画苍劲依旧。曾官泰州巡盐分司,久寓扬州,与金农、郑板桥、高翔、李方膺等友善,相交甚密,且画风相近,故而画史上将他与“扬州八怪”并称,或径列“扬州八怪”之中。著有《南阜山人全集》。

古人言:“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以咏梅诗句闻名的林逋,就隐居孤山,居阁植梅,终日绕梅吟咏自适。元代画家王冕,竟“树梅花千树”,隐九里山,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古代的文人学士历来把植梅视作陶情励操的举动。只要我们对这一文化传统有所了解,那么,高凤翰的这幅《梅花草亭图》也就不难理解了,再配上题画诗,其意自应明朗。

彩画中的群山时隐时现,起伏腾挪,引人入胜。寒冬的余威尚在,西下的斜阳无力低沉,更映衬出冬日的阴冷之气。但是,这一切都抵挡不住春意的萌动。你看!山坡上东一撮,西一丛地冒出了嫩绿,近看还显得稀疏,而远观却是一片春意,正乃韩愈所谓“草色遥看近却无”。在这料峭的春寒中,惟有梅花与之为伴,傲然挺立,凌寒开放,登临山巅,极目四望,万树梅花汇成花的海洋,香气四溢。表面上的热闹,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了它的落寞与孤寂的。寂寞空山中,独自无人会,在这样的现实社会中,有谁能尽情消受其中的滋味,感受到梅花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力量? 画中的万树梅花是孤独的,但又是幸运的,因为它毕竟还有一两位知音,山间草亭中的那位隐士不就正是吗?这位隐士实乃画家的自我形象,在现实生活之中,他又何处觅得同道呢?求之不得,便惟有放情山间,与梅为伴,激励自我,不同俗于凡尘,以求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这才是“梅花草亭”的真意所在,令人为之赞叹、神往。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