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萧瑀》 - 唐·李世民

2023-04-17 可可诗词网-历代哲理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新、旧唐书《萧瑀传》和《资治通鉴》都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赐诗给萧瑀的事。李世民曾言,在唐高祖武德末年,高祖曾有废原立的太子,立李世民为太子的打算,李世民遭到太子及兄弟元吉的嫉害,在这场复杂尖锐的争夺继承人的斗争中,萧瑀能做到不为利动,不畏死迫,支持了李世民,所以李世民事后赐诗给他。在那场争夺继承人的斗争中,兄弟间最终以兵戎相见,造成了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当时李世民在舆论上很被动,赖萧瑀在高祖面前为他说话,由高祖发布命令正式立李世民为太子,变被动为主动。虽事隔多年,李世民仍念念不忘。

诗的大意说:当大风来临时,才能了解到什么草最坚强;当政局动荡不安时,才能识别真正诚信无私的臣子。诗句里的“板”“荡”本是《诗经·大雅》中的篇名,旧说这两首诗都是讽刺周厉王无道败坏国家。后世往往用作指政局变乱,社会动荡不安的典故。

两句诗从两个方面来赞美萧瑀的高风亮节,能在危难之时,在尖锐斗争的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砥柱中流。第一句以自然现象为喻,草是柔弱的象征,草随风偃仆,《论语》中就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的话,抓住了草的随风倒的特点,何况是处于大风疾吹之下的草呢。而今竟有坚强的草,不畏大风挺拔不偃,充分显示出这草的不同凡俗、卓然不群。因为这一形象对比强烈,十分恰当地比喻能经受严酷环境考验的人,所以经常被用来赞美具有坚强性格、刚毅不屈的人,《后汉书·王霸传》和《宋书·顾恺之传》都记载以这一诗句称颂之事,可见这句诗具有非凡的生命力。第二句则运用典故,以古喻今。两句诗从两个角度集中对萧瑀进行赞美,突出萧瑀“守道耿介”“社稷臣”的形象。

在危难的时刻,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和立场。“勇夫安知义”,匹夫之勇的人哪里懂得“义”。义,指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智者必怀仁”,明智的人必然懂得对人亲善和爱。两句合义为只有仁义兼具的人才会智勇双全。李世民认为萧瑀“诚臣”,是疾风中的“劲草”,就在于他智勇兼备,仁义同有。这就向人昭示,要能经受考验,还在于人内在的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