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图》 - 元·许衡
[元]许衡
南山已见雾昏昏,便合潜身不出门。
直到半途风雨横,仓皇何处觅前村。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内容是雨横风狂之中,有一个人正在仓皇四顾地寻觅避雨之所。
首句“南山已见雾昏昏”,应当是诗人由画中模糊迷茫的远景中生出的臆象。本来,在一幅早已是雨横风狂的画面上,已不可能再现出下雨之前的山容雾态了,可是,诗人却偏要这样写,把仅有的一个凝固的画面,变成了多个流动的画面,不但拓宽了诗境,而且突破了画面约束,仿佛把题画变为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显然比就画题画灵动活泼得多了。
南山已见昏昏雾气,这是大雨将至的征兆。在这个时候,就应当躲在家中,不要往外走了。然而,由于经验不足,或以为不会下雨,或以为能在下雨前赶到目的地,于是贸然出门了。谁知才走到半途,便狂风骤起,大雨倾盆,又前不挨村,后不着店,来不能来,去不能去,仓皇失措,四顾茫茫,能到哪里去寻一个躲避风雨的处所呢?到这个时候,后悔之情自会油然而生。这种后悔之情,从“直到”二字中暗暗地得到了表现,显得凝炼简省,含蓄有味。
本是题画,诗人却把时间的流动和情感的体验自然地融入画面,因而写活了画境。“便合潜身不出门”,本是“直到半途风雨横”时的后悔心情,诗人却将其提前,避免了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而有错综逆倒、奇峰突出之妙。
无论就画而言还是就诗而言,它们所表现的都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情景,但一经诗化,它就不仅有意趣而且有理趣。它仿佛在用一幅幅形象的画面向人们演示这样的道理:当你一发现危险的预兆时,就应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切不要视而不见,或存侥幸心理,否则,就会像半途横遭风雨骤袭而无处躲避一样狼狈不堪,那时,后悔也就没用了。这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同人们常说的“船到江心补漏迟”的道理是一样的,不过被表现得更完整、更具体罢了。首句可喻意为已看见危险征兆,第二句为应当采取的措施,第三句可喻意因为没有采取措施而遇到险境,末句为身处险境而无可奈何的狼狈景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些生活的哲理完全被融化在形象的画面之中,成为诗趣的构成因素。读者从艺术的角度可以见诗,从生活的角度可以见理,诗趣与理趣在这里得到了高度统一。
这首小诗还可以给我们另一种启示:那就是世间万事万物,看起来虽极简单平凡,但往往蕴含着极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我们用哲人的眼光去观察和发现。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2]
-
《乌生》 - 汉· 《乐府》
[2019-05-12]
-
《九月八日》 - 唐·司空图
[2019-05-12]
-
《乞食》 - 晋·陶渊明
[2019-05-12]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