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 - 唐·丰干
[唐]丰干
日日日东出,日日日西没。
不知千古万古人,送向青山成底物。
丰干(?—713),唐代初期诗僧,与寒山、拾得隐居于天台山国清寺,称“国清三隐”。丰干生平事迹不详,作诗也不多,《全唐诗外编》录存其诗一首。
题目《诗偈》的“偈”,是梵文“偈陀”的简称,义译为“颂”,就是佛经中的唱词。这首诗的主旨在于阐说世上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是自然规律在起作用,人应当逐步深化认识并且顺应这一规律。
“日日日东出,日日日西没。”诗的一、二两句写日出东方、坠于西方的运行规律。古时候,人们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完全认识天体的运行规律,因而对太阳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误以为出于扶桑,沉没于西海;有的更以为是日神羲和每天驾六条龙拉的车载着太阳在天空中行驶,等等。其实,太阳从东方升起,沉没于西方,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本身自转所致,并不是太阳作从东到西运动的结果。对此,诗人当然不可能作出科学而又准确的解释,也不可能讲清太阳与地球的相互关系,但诗人的可贵之处就在能够抓住自然界的有规律性的细微变化,采用重叠复沓的表现形式,通过相同句式和字词(如“日”)的反复运用,造成时光流逝、四时相蹑的特殊效果和韵味,从而透露了他对自然界运动及其规律的认识。这里,既充分肯定了世界是运动变化的,天地是往复长久的,同时也否定了一切违背自然规律的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当然,羲和驱日也就荒诞不可信了。因此可以说,它是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始终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而变化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人在不断变化的事物面前,该当如何呢?诗的三、四两句这样写道:“不知千古万古人,送向青山成底物。”“底”,疑问词,何。在诗人看来,太阳按其规律,有节奏地无休止地运行着,人在这日出日没的运行过程中,只不过是短暂地停留于世,不可能具备超越和违背自然规律的力量,唯有遵循规律,听任自然。然而,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人并没有及时地觉察到这一点,以至糊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不知道他们归到地下冥府之后又将成为何物?作为一名佛教徒,丰干笃信佛理,当然十分重视对佛教教义的崇扬和对世人的劝化,他创作诗歌的主要目的也正是为了阐扬佛理,表达自己参禅的领悟,因而难免带有某些说教的气味。但是,我们更应当看到,诗人在这里毕竟不同于一般禅师的空洞玄虚、枯燥乏味的言词,而是能够联系世情,面向生活,在浅显通俗而又略带幽默的语言中,包蕴着深刻的禅机哲理。读者细加品赏,自会觉得其中别有一番诗情与理趣,进而激起丰富的联想,深深的思索。
总之,全诗语直而意曲,言简而理足,确是一首余韵不尽的上乘之作。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2]
-
《乌生》 - 汉· 《乐府》
[2019-05-12]
-
《九月八日》 - 唐·司空图
[2019-05-12]
-
《乞食》 - 晋·陶渊明
[2019-05-12]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