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 - 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是我国古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北齐时,由敕勒族人斛律金用鲜卑语演唱出来,并被译成汉文。自那以后,它倾倒了中国历代许多诗人和诗歌评论家。
诗歌饱和着敕勒族人对敕勒川的深厚情谊,洋溢着诗人对家乡的目空一切的自豪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辽阔富饶的大草原的壮美图画。作者似乎不屑于精雕细刻,而只随意点染,大块泼墨,大笔勾勒;兴之所至,自然天成。
从图画视点的角度看,作者则是站立在敕勒川中的一个制高点上,仰观俯察的结果。如果把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比做导游和旅游者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诗人是一名别开生面的导游,他对旅游区的可观览性满怀信心,踌躇满志。一般的导游,带着旅客一头钻进那几个可以倒背如流的具体风景点,不加思索地背诵那些自以为美的景观,使偌大一个旅游区,缩小成几个景点、几种景观。我们的导游,则把旅客带上敕勒川的制高点,指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告诉旅客,那是阴山。然后,就让旅客站在制高点自己浏览。极目环视,敕勒川尽收眼底;目尽处,天连着原野,原野连着天。这是怎样的辽阔无边啊!我们的导游解释说,天就象穹庐,笼罩了整个敕勒川。穹庐是敕勒人的活动房子,它保护着生活在里面的人们,使他们不受风霜雨雪的侵害。这个比喻,足以使人浮想联翩,深切地感到,在敕勒人的心目中,敕勒川是上天特意制造的和严加爱护的骄子。
在这个天设地施的大穹庐里,抬头望天,一片深蓝,莫测高远;低头看地,原野茫茫,无际无边。寒风吹来,原野上覆盖着的牧草此起彼伏,如波浪翻滚;牧草伏处,露出的白、黑点,则是牛羊的身影。这样一来,整个敕勒川就是生机盎然,可亲可爱了。
站在制高点上看到的牛羊是此起彼伏的,时隐时现的,它们有多少,在干什么,分布状况如何;牛羊之外,草中还隐藏什么?每一个问题都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并从中找到使自己感到兴趣的各种景点和景观。在整个观览过程中,导游只说了三句话:阴山、“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牛羊。敕勒川辽阔广大、富饶美丽的结论,完全由游客自己作出。
俗话说:“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桃李的惹人喜爱,并非自吹自擂的结果;诗人深知,敕勒川自身就是一个催人神往、令人留连忘返的客观存在,用不着自己再去唠叨,免得自己有限的眼界,亵渎了无限博大的敕勒川。
登高望远,胸罗全川,正是《敕勒歌》感人至深的精粹所在。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2]
-
《乌生》 - 汉· 《乐府》
[2019-05-12]
-
《九月八日》 - 唐·司空图
[2019-05-12]
-
《乞食》 - 晋·陶渊明
[2019-05-12]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