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外孙》 - 宋·王安石

2022-09-13 可可诗词网-历代哲理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宋]王安石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这是一首题赠外孙的绝句。诗歌充分抒发了作者对外孙的喜爱关切之情,在亲切的感情氛围中,作者还揭示了培育后代使之健康成长的方法,说明了博览群书对于成才的重要作用,具有启迪人心的哲理意味。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两句运用譬喻描写外孙的英俊、聪颖,长者对晚辈的宝爱之情溢于言表。“凤凰雏”,即幼凤,比喻英俊的少年。如《三国志·蜀志·庞统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云:“庞士元为凤雏”;又如《晋书·陆云传》云:“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定是凤雏。’”首句是说郁郁南山之中新飞出一只幼凤,这一比喻不但形象优美、意境幽雅,而且突出了外孙的英俊潇洒、前程无量,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珍爱之意。第二句对外孙的容貌进行直接的描绘:他眉目清秀,容颜姣好,天生玉质,画也不如。这里“眉目分明”是实写,通过其容貌的俊美暗写其聪明伶俐;而“画不如”则是虚写,它通过否定性的比喻,突出其英俊无比,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想像补充的余地。第一联就是这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外孙的英俊聪颖,既有鲜明的形象,又有艺术的空白;实而不满,虚而不幻。

对这样一位聪俊可爱的幼凤,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进行培育呢?“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回答了这一问题,阐明了教育后代的手段。在后代年少时,应该让他们在大自然的陶冶中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充分地满足他们的需要。“爱梨栗”这一意象既泛指他们对大自然的爱好,又特指他们在物质方面的需求。这二者对于养成孩童健全的人格和个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作者力主“从他”。一个“从”字既表现了作者对外孙的宽厚与慈爱,同时又说明作者是深谙儿童身心的成长规律的。在封建社会中以封建的伦理道德规范来束缚儿童的天性、摧残儿童的身心,是习以为常的现象。而作者作为一个身居高位的官僚能有这样清醒的认识,如此宽容的情怀确实是至为难得的。但是,作者的宽容并非放纵,他的珍爱也非溺爱。在后代长大成人时,再也不能毫无管束地随他“爱梨栗”了,而必须积极引导,让他博览群书、学有所成。“长成须读五车书”就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这一态度。“五车”言读书之多。如《庄子·天下》中有“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古时因称读书多为“学富五车”。“长成”与“年少”对举,主要指时间,指长大成人,但同时也有长有所成的含义。也就是说,在他长大成人时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多读书。一个“须”字以毋庸置疑的口吻对外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肯定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寄寓了作者对晚辈的厚望,是长者的严爱之言。这种严爱之言虽然是作者对其外孙所发的,但是它却揭示了学习成才的必由之路,因而具有普泛性的哲理意义。即不管何人,如欲有所作为、有所成就,都必须博览群书、广泛地积累知识,否则一切美好的理想都只是虚幻的空想,都将成为泡影。这对于人们来说无疑是具有巨大的警策作用的。同时,这两句所显示的教育后代的方法(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实施不同的教育手段),对于人们正确地教育子女、有效地培养后代,也都是不乏启迪意义的。

这首诗歌情深理亦深。作者在这首小诗中充分表达了他对外孙的珍爱关切之情。但是,这种情感又不是肤浅的爱怜,而是以殷切的期望、严格的要求出之的,因而作者在情感的抒发中又传达出了深刻的哲理,从而使诗歌实现了情与理的交融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