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归行(节选)》 - 唐·杜甫

2024-06-28 可可诗词网-历代哲理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唐]杜甫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心何必先同调。

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

人们的交往,贵在相知,而不重于金钱,这个道理千百年来曾为许多伟人所阐发明述。鲁迅先生三十年代初给挚友瞿秋白写的一副对联中,就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话,表达了自己识朋交友的愿望。同样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在《徒步归行》一诗中,也早就论说了人们友谊情交的原则。

《徒步归行》是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后,颠沛流离期间赠给朋友李嗣业的一首诗,全诗共三章,人生交契四句则是这首诗的第三章。饱经战祸离乱之苦的杜甫,至德二载(757)在凤翔穿着露肘的破衣和一双麻鞋朝见了刚即位的唐肃宗,被授职为“左拾遗”。不久就因为一个政治事件的牵连而又得罪了肃宗,受到了“墨制放还鄜州省家”的处理——“诏许归蓬荜”,“苍茫问家室”。国家的残破,政治上的失意,固然使杜甫异常抑郁苦闷,但由此却得到了和久别的亲人重聚的机会,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意外的欢欣。杜甫就这样在又惊又喜又悲又叹极端复杂矛盾心情之中,开始了返回鄜州的“北征”。已被擢为皇帝“拾遗”的杜甫,这一次的返家,由于全国都处在一个艰苦动乱的战争年代,凤翔的官吏每天只能求得一餐饱饭,公家和私家的马匹也都被集中到军营,以作战备的需用。杜甫没有马骑,只好穿着一件青袍徒步启程。这时的诗人毕竟正是将近五十岁了,当从凤翔长途跋涉到邠州时,不仅腿乏口焦,腹中空空,而且还出现了“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种种可怕的景象。他不能再继续徒步而归,决心去求助正在邠州镇守的“忠毅忧国,不计居产,有宛马千匹”的李嗣业。一向注重“文章有神交有道”的诗人,向朋友发出了“借马贴”。他在诗中大声地夸赞了李嗣业戡乱治国的本领和自己借乘马的理由,相信朋友会在自己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的手,因为“人生交契无老少,论心何必先同调。”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人们的深情厚交决不以年龄的老少作定准,这就是可贵的“忘年之交”,当然更加可的贵是“论心何必先同调”——推心置腹,心心相印,只要目标一致,志趣相投,而又何必要求两个人的才情风格完全的一样,这又是忘形之交。南朝诗人谢灵运早就说过的“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这里的契,是指情谊相投。“调”,在此指的是人的才情风格。杜甫用这两句诗说明了朋友间建立忘年和忘形之交的可贵,只有这样,才能求得真正的友情。“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诗人把借马的理由和盘托出,一家老小都在盼望着见到自己,因此,需要向老朋友借上一匹良骥,驰骋返回。

前面说过人生交契四句是《徒步归行》七言古诗的第三章。而这一章又是在第一、二两章纵论记叙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全诗一开头,诗人就用“明公壮年值时危”暗伏了一个“少”字,说明这时李嗣业正值青春盛年,而在第二章末句又说“白头拾遗徒步归”,暗伏了一个“老”字,就是这样两个在年龄上有差距的人,却保持着深厚的友情,这样就使“人生交契无老少”一句,意有着落,笔有出处。因为是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出发,所以结论来得自然,论说显得坚实,说服力强,是交道的至理名言自不待说的了。另外这四句诗的气魄宏大,笔力遒劲,这不仅是由于诗人放笔纵论人类相处交往这样富有哲理的大课题,而且还由于字里行间充分表现了诗人豪爽坦率的性格和对朋友的无比信赖,因此许多诗论者认为纵使一篇借马诗,仍不失为是一篇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