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八首(其八)》 - 晋·左思
[晋]左思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凋枯。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以《三都赋》而名重一时的诗人左思,不仅文才过人,而且胸怀安邦济国之志。但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晋代社会,左思却因出身寒微而无法跻身为世家大族所垄断的政治舞台。仕途的坎坷,使左思对“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就借吟咏古人古事,抨击了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表明了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在这组诗的第八首中,诗人提出荣华富贵皆不足道,只有安贫知足才是通达之士应该坚守的自处之道。
全诗以笼中鸟起兴。“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笼中之鸟虽屡屡振翅欲飞,但终因被困缚在狭窄的鸟笼里,一举翼便碰触到鸟笼的四边,空有一副可搏击长空的神翼而不能自由翱翔。两句兴中有比,困厄于方寸逼仄之境的笼中鸟正是仕途多蹇的贫士形象的写照。
以下十句具体刻画贫穷困窘的士子们处境之艰难:他们离群索居,没有与人交游的资本,为世人所疏远,因而显得落落寡合,唯有在穷巷陋室之中抱影自怜,独守空庐。他们仕进无望,“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诗中以枳和棘这两种有刺的树来隐喻贫士仕途上的重重障碍。尽管他们怀瑾握瑜,才华横溢,但所献计策无人采纳,被弃置一边;他们决然独处,茕茕孑立,如同挣扎于干涸的河沟中的鱼,得不到遨游的广阔水域。贫士们政治上失意潦倒,在外谋不到一官半职,生活亦窘迫无聊,家中找不出一斗粮食的蓄积。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决定于地位与权势的封建社会里,这样的贫士自然会遭到世人的轻视甚至唾弃,即便是亲戚朋友,也难免冷眼相对。“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就是他们必然的处境了。这十句诗铺叙贫士内外交困的境况,蕴含着对世道不公的忿懑不平。
陷于贫贱的士子是不幸的,但诗人同时认为不安于贫贱而汲汲乎追求荣华富贵则又是不可取的。接下来四句,用苏秦、李斯的典故,说明飞黄腾达和遭祸杀身都是顷刻之间发生的变化。苏秦,战国时周洛阳人,游说燕、赵等六国联合抗秦,封为六国相。后在齐国遇刺身亡。李斯,战国时楚上蔡人。西至秦国游说秦王,得到“客卿”的礼遇。秦统一天下,李斯任丞相。后被秦二世所杀。“俯仰”和“咄嗟”都是形容时间很短。苏秦和李斯可以说已经权倾天下,荣极一时,结果又怎么样呢?转眼之间还不是如草木一般凋零枯萎,被厄运的飓风荡涤得无影无踪!因为有“咄嗟复凋枯”的结局,原本令人惊羡不已的“俯仰生荣华”便失去了意义。无计博取功名的苦闷和愤懑,使诗人反过来寻找到了不屑于功名的理由。这种价值取向既表达了被褐怀玉的下层志士对于高爵厚禄的轻蔑,也隐含着追求恒常境界的潜在意识。拥有一份荣华富贵的同时,就意味着存在失去它的危机。
于是,还不如索性没有什么更来得轻松。“饮河期满腹”和“巢林栖一枝”化用《庄子·逍遥游》文句,谓河水滔滔,鼹鼠所要喝的不过是能够灌满肚皮的那么一点点;林木森森,鸟雀所要栖息的只是能够安顿微小身体的一枝罢了。所求不高,所需无多,“贵足不愿余”,清心寡欲,知足常乐,逍遥自得。诗人认为这才是通达之士的人生准则。唯其心志淡泊,才能抵御外界的种种诱惑;何况,谁知道那功业名誉、繁华逸乐之中没有祸患隐匿潜伏?全诗重申了“君子固穷”的道德精神,并依据“福兮祸所伏”的辩证观点,对热衷名利的生活态度给予了理性的排斥。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2]
-
《乌生》 - 汉· 《乐府》
[2019-05-12]
-
《九月八日》 - 唐·司空图
[2019-05-12]
-
《乞食》 - 晋·陶渊明
[2019-05-12]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