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 唐·李商隐
[唐]李商隐
晴暖感余芳,红苞杂绛房。
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
梦罢收罗荐,仙归敕玉箱。
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
李商隐少怀壮志,却终身潦倒,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歌作品中有不少寄寓身世之感的抒情诗,往往采用象征手法,将咏物与抒怀结合在一起,曲折而细腻地表达自己的哀怨和愁思。这首写给友人的和诗,便属此类作品。
为了深入理解这首作品,必须首先理清它咏物抒怀的两条相关线索。诗歌从鲜花未谢之前的艳姿写起,然后紧扣“落花”这一中心题旨,按照“落——扫——收——敕(即存放)”这一自然顺序展开,叙事脉络非常清晰。这就是它的咏物线索。但在这一线之中,还暗含了一条诗人的抒情线索,即诗人对落花由赞佩到珍爱、由珍爱到离苦的感情发展脉络。这两条线索一表一里,互相紧贴,充分体现了李商隐咏物抒情诗的基本特征。
诗歌为写花落,先写花开:在晴暖气温的催发下,那些尚未开花的草木,蓓蕾悬枝,含苞欲放,朵朵红色的花苞上纷纷绽露出深红色的花瓣(句中的“绛房”,即绛色的花房;花房是花瓣的总体)。这就告诉人们:鲜花在衰谢之前,它曾经有过令人艳羡和赞叹的美好青春和黄金时代。然而,诗人知道:世上没有常开不败的鲜花;它尤其令人赞叹佩服的地方,更在于它“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也就是说,当它衰败谢落时,不苦闷,不悲伤,仍然保持着它那青春的活力和生气,载歌载舞地告别绿枝,回归大地;即使被扫得无影无踪,仍旧把它的馨香留在人间,使人们得到愉快。诗人笔下的落花形象,是倾注了作者理想和襟怀的艺术结晶。世界上也确实有这样高尚的榜样:当他们即将离别人世时,决无辞世的悲哀和徬徨,而是壮怀激烈,热血盈腔,坚持放射出自己所有的光和热;他们离去之后,留下的不朽业绩和光辉思想仍然光照人间,造福后世。即以诗人自己而言,他生前以血泪和生命熔铸的六百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不是一直流传至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以至更久远的将来吗?不是一直给后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陶冶吗?
既然花已落,且被扫,接下去自然就是“收”和“敕”。“梦罢”与“仙归”都是“落”字的同义反复和延伸,意即鲜花由开到落的一生已经结束。但这两个词语的使用不仅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而且饱含了诗人对落花的无限感慨和敬重,十分雅致,充满感情色彩。收罗荐,即被收入了席包和竹筐。敕,原意是“备”,此处可引伸为“藏”,即存放。敕玉箱,也就是被存放在玉制的箱子里。在现实生活中,落花恐怕少有如此幸运的归宿,但诗人却执意认为应给落花安排如此美好的去处,正反映了他对落花的无比珍爱之情;而这种珍爱,又源于落花令人赞佩的品格。正由于落花如此令人赞佩,令人珍爱,而如今终于梦收罗荐、仙归玉箱了,因此,它怎能不勾起人们对它的无限思念和存想呢?怎能不引起诗人的离愁和别恨呢?诗歌的尾联便抒发了诗人的这一思想情感。它千回百转,缠绵悱恻,依恋深沉,整个身心似欲与之同化,透露了诗人自身长期郁结心头的哀怨和愁思。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作品的特点之一是将咏物与抒怀紧密结合在一起,两条线索互为表里,这在前面已经说过。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用语雅艳,描叙细腻,造境精巧,给人以玲珑剔透的艺术美感。而在这种形式美中,又深藏着诗人冰清玉洁般的美好情感,达到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浑然天成和完美统一。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2]
-
《乌生》 - 汉· 《乐府》
[2019-05-12]
-
《九月八日》 - 唐·司空图
[2019-05-12]
-
《乞食》 - 晋·陶渊明
[2019-05-12]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