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偈两首》 - 唐·神秀 慧能
[唐]神秀 慧能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慧能这两首偈是佛教禅宗史上的著名话头。达摩东来,面壁九年,悟出佛法,创立禅宗,是为初祖。二传至慧可,三传至僧璨,四传至道信,五传至弘忍,均为衣钵相传。据丁福保笺注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记载,五祖弘忍欲传衣钵,“一日唤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求?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神秀是弘忍的上座弟子,便在南廊壁间写上“身是菩提树”这首偈。弘忍看后,并不赞赏: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而当时慧能不过是一名破柴碓米的下等僧徒,但悟性很高,针对神秀之偈,也写下“菩提本无树”这首偈。弘忍看了,非常赞赏,便三更秘密传法于慧能。“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五祖怕有人加害于慧能,叫他逃到南方去,隐藏在猎人中十五年,后来才广为传法。神秀强调渐修成佛,这一支为北宗禅,在武则天、唐玄宗时代,曾盛极一时,后来即衰落不振。慧能强调顿悟成佛,这一支为南宗禅,在唐肃宗时代最后战胜了北宗,成为中国禅的正宗,历经宋、元、明、清,一直流传到现代。
神秀、慧能两偈,为何一悟一不悟?本文拟从佛教哲学的角度,作一些赏析。
先说神秀之偈。此偈通首为喻体。释迦牟尼曾在菩提树下修炼悟道、宣讲佛法,故首句以菩提树来比喻佛教徒之肉身是使用内典,相当贴切。佛家以“明”作为智慧、真言的别名,因为智慧、真言能破烦恼之“闇”;与“闇”相对,故称之为“明”。又佛家将智慧照了亦称之为“明”,所以次句将心比之为明镜台也是很贴切的。三、四两句承接此句继续用喻,意谓明镜必须不断地勤加揩拭,才能使它一直保持明净,不沾灰尘;喻指僧徒必须勤加修炼,不停地用智慧破除烦恼,方能保持住内心的清澈明净,方能更好地了悟佛法。
如果以一般的佛教教义来衡量,这首偈比较真切地写出了僧徒对于佛法的悟解,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如果以禅学的理论来衡量,那就至少在两个基本点上,与其教义格格不入,所以被弘忍判为尚未入门。
从达摩至弘忍的禅法,佛教史上称之为如来禅,以区别于这之前的各种禅学,如安般禅、五门禅、念佛禅、实相禅等。六祖慧能以后,创立禅宗,称之为祖师禅。现在且不说祖师禅的理论,即使仍以如来禅的理论来衡量神秀之偈,也是完全不合格的。
如来禅主要以《楞伽经》、《金刚经》、《维摩诘所说经》为传法依据。《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说:“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维摩诘所说经》曰:“知诸法如幻,无自性,无他性。”“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既无自性,也无他性的,当然就无实相,都是虚妄的,包括身与心。至于如来佛所说的心,其实是“非心”。由此可见,神秀之偈肯定了身、心之有,犯了根本错误,当然尚未入门。此外,晋宋之交的竺道生,就已创建“顿悟成佛”说,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曾写《辨宗论》支持道生的“顿悟”说,在佛教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神秀的偈中说什么“时时勤拂拭”,显系渐修而非顿悟。从这一点来说,也是不合格。
至于慧能的偈,那就与神秀完全不同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将菩提树(身)、明镜台(心)彻底否定掉,当然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惹尘埃(为世俗烦恼所苦)了。敦煌本《坛经》说:“若言看心,心元是妄,妄如幻故,无所见也。”“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缘境触,触即乱。”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悟即是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故知一切万法,尽在自身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同上)明确了以上这些禅宗理论,即可从根本上来区别神秀、慧能二偈。
这两则偈,纯从佛家的理论讲,慧能偈可得衣钵之传,而我们对偈作新的理解,则慧能偈纯属主观唯心主义,相反神秀的偈语倒能给人以某些启示。要保持身之洁心之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勤拂拭,首先就得有求净之心,这才有拂拭之举。拂拭还必须“时时”勤为之,如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则得一时之净却不能永远不沾尘。人要保持高尚的品德,也必须时时听取外界的意见和经常自省,只有这样勤拂拭,才能一直不沾尘埃。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2]
-
《乌生》 - 汉· 《乐府》
[2019-05-12]
-
《九月八日》 - 唐·司空图
[2019-05-12]
-
《乞食》 - 晋·陶渊明
[2019-05-12]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