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行·汉乐府
汉乐府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月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啗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遇生〕遭逢生活。〔已去〕已经去世。〔行贾(gu)〕经商,做生意。〔九江〕九江郡,汉治,今安徽寿县、定远一带。〔虮(ji)〕虱子的卵。〔高堂〕正屋。〔行取〕行,复。取,通“趋”,急走。〔殿下堂〕偏屋、厢房。〔汲〕取水。〔错〕同“皵(que)”,皮肤皱裂。〔菲〕通扉,草鞋。〔怆(chuang)怆〕伤心悲痛。〔肠月〕肠,腓肠,即脚胫骨后的肉。月,即肉字。〔渫(xie)渫〕流泪不断的样子。〔复襦〕夹袄。〔居生〕活在世上。〔黄泉〕地下。〔将〕推。〔反覆〕翻车。〔啗(dan)〕同“啖”,吃。〔独且〕独,将。且,语助词。〔兴〕惹起。〔校计〕纠纷,麻烦。〔乱〕乐曲的最后一章。〔(nao)〕喧哗、叫骂声。〔尺书〕信札。〔将与〕带给。
《太平御览》、《艺文类聚》等书记载了汉宣帝时王褒购买奴隶所写的《僮约》,亦即“卖身契”,其条款如下:
“资中男子王子渊(王褒字)从成都安志里女子杨惠灵亡夫时户下髯奴便了,决价万五千。奴当从百役,不得有二言。粪除堂庑,喂食马牛。鼓四起坐,夜半益刍。二月春分,……种瓜作瓠;剖落披葱,……鸡鸣起春,调治马户,……舍后有树,当裁作船,上至江州下到渝,主为府掾求用钱,……推访垩,贩棕索,绵亭灵席,往来都落。当为妇女求脂泽,贩于小市。归都担枲,转出旁蹉;牵犬贩鹅。武都买茶……四月当披,九月当获,十月收豆,……南安拾栗,采桔持车,种植桃李,梨柿柘桑,三丈一树,八尺为行,果类相似,纵横相当,果熟收敛,不得吮尝!”
拿此奴隶卖身契所列条款与本诗孤儿遭遇一对照,我们会发现这许多情节竟是如此惊人地酷似!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首诗中的孤儿并非卖身的奴隶,而是与自己的胞生哥哥在一起生活,他面对的不是雇买的奴隶主,而是自己的亲兄嫂!
兄弟同胞,乃是骨肉至亲,它在很早即已成为友爱团结的象征。孔子说:“兄弟怡怡”,又说:“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但是由于封建宗法制度往往依靠族权维系嫡系的利益。而剥削庶族的利益,在家族内部造成阶级分化,形成苦乐不均,甚至出现了本诗所描绘的哥哥对待弟弟象奴隶主对待奴隶一样的冷酷无情。
诗中的这个苦命孤儿,“冬无复襦,夏无单衣”,“足下无扉”,没有最起码的生活条件,但却要为兄嫂干最苦的差使,行贾经商“南到九江,东到齐鲁”。要“办饭”、“视马”,于大冷天远道深井汲水。当春暖花开时他又要采桑养蚕,六月瓜熟时,又得将车运瓜。大自然是在欣欣向荣地好转,而孤儿的命运却意想不到地逆转,人祸给他的痛苦大大超过了冬令的严寒,翻了一车瓜,抵下了孤儿的命。他不得不痛苦绝望地发出“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的呻吟。
一首《孤儿行》乐府,演出了一出绝妙人间苦剧。它带着孤儿的泪痕血滴控诉了人间无情兄嫂的恶毒狠心。诗中琐碎叙述孤儿所为,孤儿生活,写尽天下孤儿之苦。对覆瓜事的描绘,则极尽形神,既反映了孤儿的苦况,又反映了兄嫂的严酷,令人不寒而栗,怜心顿生。唐人诗云“为长心易忧,早孤意常伤”,孤儿之苦非至性人身当其苦,怎能体会。而诗人以高古之笔,生动之情,转折变态,备尽形容了这一苦情,断人肝肠,摧人心肺。读此诗令人有崎岖历落不能成声之意,正如明代谭元春所说:“诵《孤儿行》一过,汗下、泪下。”
-
《七哀诗·汉·王粲
[2019-05-11]
-
《七月·《诗经·豳风》
[2019-05-11]
-
《乱后逢村叟》 - 唐·杜荀鹤
[2019-05-11]
-
《伐檀·《诗经·魏风》
[2019-05-11]
-
《兵车行》 - 唐·杜甫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