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雁》 - 明·高启

2019-05-11 可可诗词网-鸟兽虫鱼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明·高启

木落时来,花发时归,年又一年。记南楼望信,夕阳帘外,西窗惊梦,夜雨灯前。写月书斜,战霜阵整,横破潇湘万里天,风吹断,见两三低去,似落筝弦。

相呼共宿寒烟。想只在、芦花浅水边。恨呜呜戍角,忽催飞起,悠悠渔火,长照愁眠。陇塞间关,江湖冷落,莫恋遗粮犹在田。须高举,教弋人空慕,云海茫然。

这是明代高启的一首咏物寄意之作。上片起句便落笔点题。由“木落时来,花发时归”二句,写出了在和平安定环境下,雁遵守时令届时往返的情景,雁的来归是平常的事,但在过着清逸隐居生活的词人眼里,竟也引出无限的遐想。相传大雁能传送书信,所以词人用一个“记”字领起,唤起对“望信”、盼信的回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点,着力渲染出盼信之切。“西窗”二句,由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化出,用在此,便丰富了词作的意境,生动地描摹出词人睡梦为雁唳声所惊醒、夜不成眠的情态,多么富有诗意。“夜雨灯前”,虽则有对安适的隐居生活的美好回忆,但更多的是突现了词人乡野生活的冷清与凄苦,显露出词人那种迷离怅惘的悒郁之情。此时,作者借“写月书斜”巧妙设景寄情。“战霜阵整,横破潇湘万里天”,则以劲健之笔,写出了雁阵的排列有序,矫健有力。一个“破”字,把飞雁翱翔天宇,穿云破雾的雄姿,迎战寒霜的凌厉气势,维妙维肖地刻画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飞雁不畏艰辛,搏击长空的矫健身姿的赞叹之情。这是和平安定环境下之雁。至“风吹断”,词意顿转,写出了雁阵突然遭受猛烈北风袭击,阵容零乱,“两三低去”的情状。李商隐有“十三弦柱雁成斜”诗句,“似落筝弦”便由此而生发,寄寓了词人骤逢离乱之时,手足无措、意不自得的怅惘之情,为下片抒情设下伏笔。

下片,“相呼共宿寒烟”句,在内容上紧承上文,写出了离队之雁四处漂流,居无定处的落拓苦况,更激发了词人的哀绪愁情,掀起感情上的波澜。由雁行“断”,到落雁“宿”,又由“宿”到为军号惊飞,层层跌宕,渲染出浓郁的悲凉气氛。天寒地湿,芦荻簌簌,河水淙淙,如泣如诉,这哪儿是宿眠,简直是经受着难忍的痛苦和折磨。哪更堪戍角“呜呜”,搅得心神不安,只好“起飞”而去。这些,构成了一幅凄惨暗淡的画面。“悠悠渔火,长照愁眠。”正是“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境。一个“愁”字,赋予“雁”人格,揭示出雁为战火所惊扰之隐忧,同时,又语意相关,暗自交代词人的万般愁苦,浓笔抒写出心境的悲凉与哀愁。这时,既写雁,又是在写人,“景”与“情”相交合,“物”与“人”互见,将词人在元末明初的动乱社会背景下的心态和盘托出,有意得言外之妙。至此,词人发出悲愤的呼号:“莫恋遗粮犹在田”。杜甫有“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句,这里仅用其意。谓勿须为芥微小利而招致杀身之祸,应远飞高蹈,免遭不测。为末句抒情再次设伏。“须高举,教弋人空慕,云海茫然”的抒情,便如长洪飞泻,显得十分有力。本句暗用“鸿飞冥冥,弋人何焉”(扬子《法言》)意。以大雁自比,告诫自身:应象大雁那样展翅高飞,远身避祸,匿迹韬光。当然,词人尽管善于识机,对当时形势有清醒估计,但还是没免腰斩之祸,令人喟叹。

这首词构思奇特,达意深邃。词人以雁自比,设景寓情,情在言外,委婉曲折,具有含蓄蕴藉之美。词人的孤寂与哀愁,完全渗透到设想的景物中去,触动读者情怀,运笔自然妥贴,内容深刻具体,显示出文章的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