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左纬
几度寻春信,空归及暮鸦。
试摇枝上雪,恐有夜来花。
望月穿深坞,迎风立浅沙。
若同桃李发,谁肯到山家。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题曰咏梅花,但未对梅花作精美刻画。把笔墨集中在对审美主体的探梅活动的叙述,以情衬梅,别开生面。
开端两句总述探梅行动。多次探寻春的信息,从早到晚,伴随归巢的暮鸦而归家,但都失望了。这两句诗写出时间、地点,从寻春信可知春即将来临,或值腊末。从暮鸦一词又了解是在山野间。几度表现诗人的希望与热情,空归,刻画出多次失望之情。几度与空归相联结,多次探寻,多次空归;希望与失望,多次反复。但仍怀信心,不断地去探寻。什么物征能代表春信呢!人们熟知只有梅雪迎春。梅花性耐寒,在腊月开放,迎来了春的到来。梅是春信的代表,寻春信就是寻梅的开花。暗扣诗题,托出爱梅之情;表现诗人在严冬封锁之中,对美好春天的渴望与追求。
三、四两句分写白日探梅活动。每次都是立在梅树下仔细观察,静候梅苞破蕊,直到落日乌鸦归巢。悻悻归来,梦中犹记。因此每次试探地摇动梅枝上雪挂,恐怕有的是夜间开花,未及见到。从这个细节中透示出诗人探梅寻春的急切之情,观察之细致。试摇与恐有,刻画精细,谨慎小心,恐有遗漏,希望交织着失望,纠缠难结。如思恋人,悬挂于心。
五、六两句再写月下探梅。由白昼至月夜探梅,诗意深入,剖情逾细。月光洒满人间,穿深坞(山窈),迎寒风,站立在山汐岸边的浅白沙上。静静地观察着梅蕊的含苞欲放。从穿深坞到立浅沙,山路崎岖,高低不平,表现出不畏艰险的精神;从望月与迎风,寄希望于月与风,送来梅花怒放。人物形象的动态与静态的描写,刻画出其寻春信,探梅花的急切之情,甚而废寝忘餐。昼夜思恋,静候树下,急如星火。
上面六句写尽探梅之情。虽未及言梅花怒放,但已在不言之中。结尾转笔写感慨,陡转急收。梅花如同桃、李一齐开花,那还有谁到山村农家来访野梅呢! 梅花可贵之处在于它抗霜雪,冰清玉洁,清香宜人。开在百花之先而又不同百花争春。因此它象征着君子的高风亮节。桃李花仲春开放,花色艳丽,但无清香。人们虽也观赏桃李花,“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但又有与梅花比较,其品格则差肩,有桃李媚人的浮华感慨。诗人就是基于此种审美观点,含蓄地批评世俗之人,只爱桃李的浮艳,而不就山家的梅花。言外之意是说自己钟爱梅花,不为世俗的审美见解所囿。以自己审美观点作结,揭示主题,升华诗境,虚实相生。耐人寻味。
这首咏梅诗的独特审美性,在于别僻蹊径,不落俗套。剖示观梅者主体的心态变化,步步推进,层层转深,结尾以审美观点作结。从而衬托出审美客体梅花的美的诱力,暗示出诗人的美好心境,美的人性,对美好事物与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