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 海淀观桃
王初桐
裂帛湖边路,窈窕西句前渡,一番微雨后、乱红吐。冶叶倡条,相映繁花坞。远近山无数。看树底枝梢,翠螺点点齐露。独自携樽俎,谁共修萧谱?粉云芳草外、画楼暮。旧酒垆边,空忆闲眉妩。题诗今在否?恨消息江南,莫问春风朱户。
海淀位于北京市西郊,为清畅春、圆明、颐和三园所在之处,是著名的风景胜地。王初桐的这首词记在海淀观赏桃花时的所见所感,抒写了因赏花而触发起的缕缕情思。
词的起首三句先交代了赏花的地点和时间,紧紧扣住“海淀观桃”这一词题。“西句”是海淀域内丹稜沜(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上一石桥名。清孙承泽《天府广记》载王嘉谟《丹淮记》云:“帝京西十五里为海淀。……其十亩外有大查,铁锁缆之,从度行者,度而南则为官道,东入海淀。循沜而西,或南或西,町塍相连,有石梁一,是曰西勾,复潴为小溪。”一场春雨过后,湖畔路边,西勾桥旁,一树树桃花乱红齐吐,争娇斗妍,那窈窕的花枝,锦绣般的花朵,充分显示着春天的勃勃生机。这几句是简笔总写,以下数句复用繁笔分写。“冶叶倡条,相映繁花坞”两句,先描绘了花坞上春桃盛开的喜人景象。雨过天晴,春风和暖,一株株春桃正抽出片片稚嫩的翠叶,伸展着充满活力的枝条,红花绿叶,相互映衬,簇簇拥拥,好不繁盛!接下来“远近山无数”一句,又宕开一笔,将视线透过花丛投向远远近近的山峦。单看这一句似乎和观桃无关,但若将它和“繁花坞”这一特定环境联系起来看,却绝非蛇足之笔。这是词人在小环境外有意设置的大的背景环境,它有效地增强了整幅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感,可以说与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笔法同妙。“看树底枝梢,翠螺点点齐露”两句,又将视线收回,微观细察,对桃树枝条上芽苞齐露的情景做了具体刻画。至此,桃树的一枝一叶一花,都活现了于读者面前了。
过片另意另起,由写景转入抒情,由直接赋花转为直接写赏花之人。“独自携樽俎,谁共修箫谱?“词人独自一人,携带酒食前来海淀赏花,然而“酒意诗情谁与共”? 这鲜花醇酒、良辰美景,只有一个人慢慢消受了,明媚的春光和词人孤寂的心理,恰好形成明显反差。“修箫谱”是清舒位所撰剧曲名,全称《瓶笙馆修箫谱》。紧接着“粉云芳草外、画楼暮”一句,以景语承情语,含意深婉。“粉云”喻桃花,“画楼暮”似兼寓怀人之意。至“旧酒垆边,空忆闲眉妩”两句,一种故人难遇的惆怅之情已明显露出。这两句上与“修箫谱”一句暗合;《修箫谱》共四折,其一名“卓女当垆”,演卓文君当垆沽酒事。词的结尾之句,更借典故直抒了佳人不再逢的怅恨。据载唐诗人崔护春日郊游,于桃花掩映中遇一女子倚树含笑,似属意焉。次年重来庄上,不见人面,但见桃花,因感念此事,题诗于门扉道:“去岁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词人在这里上言“空忆”,下言“莫问”,把满腔无可奈何的幽怨之情表达得深切感人。
这首词上片赋花,下片写人,层次清晰。词人自携樽俎,前往赏花,因见桃花而念及“人面”,写景与抒情联系紧密,朱户题诗一典的运用,更是花人兼写,巧妙地揭示了全词的底蕴,增添了全词的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