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木瓜花二首
刘言史
裛露凝氛紫艳新, 千般婉娜不胜春。
年年此树花开日,出尽丹阳郭里人。
柔枝湿艳亚朱栏,暂作庭芳便欲残。
深藏数片将归去,红缕金针绣取看。
木瓜春末夏初开花,花淡色,果实秋季成熟,长椭圆形,经煮可食用,树可观赏。也许正是木瓜的这些特点,才引起诗人的格外垂青。“裛露凝氛紫艳新”写出木瓜花含露凝香、色彩鲜艳的特点,“千般婉娜”是写木瓜花袅娜多姿,形态优美。但是,木瓜花比起姹紫嫣红的奇花异卉来也许登不得大雅之堂,还不算是花中之魁,更不是春天的主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确是“不胜春”的。
三、四句笔锋陡转,诗人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人们倾城而出争看木瓜花的动人画卷。“年年此树花开日”说明此习久矣。人们观赏木瓜花并非一时的情趣。“出尽”极言人数之众。由“不胜春”到“出尽丹阳郭里人”,诗人欲扬先抑,颇具艺术效果。
历代诗人或赞牡丹华贵,或颂菊花高洁,或咏梅花坚贞,或歌兰花清幽,他们大多未脱离抒个人情调的范畴。这首诗,诗人跳出一般文人的眼界,从众多的群众角度来描写木瓜花。“年年此树花开日,出尽丹阳郭里人”不正是一种群众的欣赏眼光吗? 应该说群众的欣赏观点是真正的、富有权威的观点。这对,我们是不无启迪的。
如果说第一首是作者客观地描写人们观赏木瓜花的情景,那么第二首作者则更多是从主观上写对木瓜花的珍爱。一 、二两首各有所侧重,互为补充。木瓜花是可爱的,柔枝也象朱栏般美丽。但令人遗憾的是此花却无法栽在庭院,让它永葆姿容。诗人无可奈何,万般愁怅,只得深藏数片花瓣儿,带回家去,用红缕金针绣在布帛上面,达到随时观赏的目的。
诗人对木瓜花的喜爱之情,不是一下子和盘端出,而是起伏跌宕、层层深入地表现出来的。“亚朱栏”是直接地描写而赞美,“暂作庭芳”是诗人喜爱木瓜花的必然结果,“便欲残”流露了诗人无限遗憾和愁怅,“深藏数片”表现了诗人喜爱之情的深切、真挚。“绣取看”是诗人美好的愿望。
这种逐层深入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体现了诗人表现手法的高超。这两首诗熔叙述、描写、抒情于一炉,平淡中见深邃,含蕴丰富,富有哲理,是别有特色的一首咏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