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葵
薛能
娇黄新嫩欲题诗,尽日含毫有所思。
记得玉人初病起,道家妆束厌禳时。
黄蜀葵亦名秋葵,也叫侧金盏。这些名称大都是根据黄蜀葵的颜色和形状特点命名的。薛能这首诗不仅写出了黄蜀葵的颜色、形状美,而且也着力描绘了黄蜀葵的神态美。
“娇黄新嫩欲题诗”,诗人刚刚落笔就慢抹轻点,画面上立刻出现了几支浅淡素雅鹅黄娇嫩的黄蜀葵花。它花冠半侧,花瓣微微舒展,花蕊娇艳鲜嫩,令人看了以后诗兴萌动,真想蘸墨挥毫,为之赋诗一首。“娇黄新嫩”突出了黄蜀葵破蕊初开时的颜色特点,“欲题诗”则含义更为深远,它既画出了黄蜀葵花瓣宽大舒展,很象可以题诗的信笺的形状特点,也表现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烘托出了黄蜀葵的迷人魅力,为全诗的谋篇布局设计了总体结构,以下三句诗则在这基础上引申发挥,构思十分工谨奇巧。
“尽日含毫有所思”。此句在谋篇布局中起着关键性的过渡作用。它既承前句写诗人“欲题诗”时低首含毫,凝思结想,全神贯注吟咏诗句时的神态,又自然地引出三四两句,对黄蜀葵的神态描写的诗句。诗人仿佛在低声吟哦:你这样娇黄鲜嫩,我将怎样描写你呢? 我该把你比作什么呢? 在晚唐诗坛上,薛能属于“苦吟诗人”派。《唐才子传》说他“耽癖于诗,日赋一章”;郑谷《读〈薛许昌集〉有作》说他“属思看山眼,冥搜倚树身。”可见薛能的创作态度是何等专注,何等认真。
“记得玉人初病起,”诗人在冥思苦索中,突然灵感来也,想起妙龄女子大病初愈,刚刚从病榻上起身时的一刹那。“玉人”即指美人,出自汉乐府诗《拟东城高且长》:“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美妙女子大病初起时的姿态该是怎样一种美呢?这和黄蜀葵花初开时有什么相似之点呢? 诗人一概不直言道出,完全留给读者去联想,去品味。《沧浪诗话》中说:写诗“语忌直,意忌浅。”读者可以根据经历,观察所得,反复吟咏,领悟其中的妙境:窈窕淑女,病体虚弱,走起路来,必然低眉托腮,袅袅婷婷,如西施病心,黛玉颦蹙,别具一种风韵美。黄蜀葵蓓蕾初开,薄罗轻妆,随风摇曳,婀娜妩媚,与大病初起之美女相比,其形体,其神韵多么惊人地相似。我们不得不惊叹于诗人精细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诗人得此妙喻,并不就此搁笔,他“尽日含毫有所思”何止一语,于是又脱口而出:“道家妆束厌禳时。”“道家妆束”,指道姑穿戴的杏黄色衣冠,诗人用它来比喻黄蜀葵花的形状和颜色。“厌禳时”则是妙手偶得之语。“禳”读“rang”是僧道之徒祈祷神灵、消除灾殃的一种迷信活动。这位道姑虽然合掌低首,祷告神灵而内心却厌倦已极,满脸愁苦沮丧。这一比喻生动而准确地表现了黄蜀葵花午后枯黄垂落时的神态,把黄蜀葵的形象描写推向更高的层次。宋代词人晏殊写的咏黄蜀葵词《菩萨蛮》中“染得道家衣,淡妆梳洗时”的名句! 即从薛能这句诗演化而来。
这首诗最大艺术特色就在于:诗人把颜色、形状、神态描写融为一炉,既绘出黄蜀葵花的颜色、形状美,又极力表现出其神韵美。全诗语言朴质无华,意境浑成,以人写花,花中有人,人花之间的感情、意兴息息相通,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