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花

2024-05-03 可可诗词网-咏花诗词 https://www.kekeshici.com

        

崔涂


        迟迟傍晓阴,昨夜色犹深。
        毕竟终须落,堪悲古与今。
        明年何处见,尽日独伤心。
        蜂蝶无情极,残香更不寻。


        春去秋来,花开须落,年年如此,很少有人会对此大惊小怪,甚至会悲切哀伤,为残花败朵大唱挽歌,然而在唐末诸诗人中,诸如叹花、残花、惜花甚至哭花的篇什为数的确不少。一些诗话专家们说,这些读书人政治嗅觉极其敏锐,他们预感到了唐王朝已经大厦将倾,日薄西山了,又噤口不好明说,于是借助于描写春去花落的凄凉景象,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悲哀与孤寞。这种分析其实并非完全牵强附会,读了崔涂这首诗之后,我们也确实从中感受到唐王朝濒临倾灭的种种先兆,预见到唐王朝灭亡后的凄惨情景。
        “迟迟傍晓阴,昨夜色犹深。”诗入体物入微,仅仅从花在今早和昨晚一夜之间发生的颜色变异,就预感到花将残落的末日已经来到。诗人拂晓起来,突然发现花色如此黯淡无光,而昨天傍晚看花时,颜色还依然浓深。句子中“晓”与“夜”、“阴”与“深”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花色变化之迅速,出乎人的意外,也暗含着诗人对花的命运的无微不至的关注。
        “毕竟终须落,堪悲古与今。”诗人从花色的微妙变化预感到春去秋来的时令变化和花儿终须凋零萎谢的结局,联想到古往今来草木的枯荣,人生的沉浮,社会的兴衰,未免悲愁伤感,怆然泪下。这两句诗是在前两句描写基础上的议论,诗人叹花落,悲古今,表现了对花落春去的痛惜和无可奈何,读来十分感人。
        “明年何处见,尽日独伤心。”诗人的联想一下子跨越一个年头。今年的落花残局已无可挽回,那么明年我们还能否相见?在哪里相见?这一反诘语句更加深了全诗悲凉的气氛。因为这个问题谁都无法准确答复,诗人自己也不得而知,因而在这一年之间,只能天天盼望,夜夜思念,独自一人伤心落泪。这两句诗是在前四句描写、议论基础上的抒情,它直接披露了诗人对花的诚挚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增无减。
        诗至尾联,诗人的想象能力仍在尽情驰骋。“蜂蝶无情极,残香更不寻。”诗人联想到花残之后,往日在花丛中吸蜜吮蕊、翩翩飞舞的狂蜂醉蝶,一旦花落蕊残,它们便作鸟兽散,各奔他乡而去,多么无情之极! 当然,那曾经招惹蜂蝶的馨香也必然会消逝殆尽,无处可寻。诗读至此,不禁令人想起唐王朝大厦将倾之际,君臣将相分崩离析,四处逃散,各奔性命,树倒猢狲散的惨败局势。因此,我们不妨把这首诗看作是崔涂唱给处于穷途末路之际的唐家王朝的一首挽歌词。也正是由于崔涂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预感到唐室必将灭亡,所以,当昭宗天复四年(904年),他终生为之奔走追求的功名已就,高中进士之后,便悄然离开长安,远遁官场,不知其所终了。三年后,曾经强盛一时的李唐王朝就在众叛亲离中灭亡了。
        这首诗在写法上也非同一般咏花诗。诗人直接描写花的只有前两句,而且也只写到了花色的微妙变化,其余三联诗句,完全凭借诗人的丰富想象和联想能力,用抒情议论手法,去抒发花落之后诗人的感慨,去探询明年将于何处开放,去揣度花残蕊落之后的破落衰败的结局。全诗中心实出,层次分明,句句紧逼,而又始终贯穿着诗人怜花、惜花的一片痴情自有它独具艺术的感染力。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