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 水南菊花

2019-05-29 可可诗词网-咏花诗词 https://www.kekeshici.com

        

林克钰


        寥落池台,喜重见,林下萧疏精性。绝怜浓淡丰姿,东篱笑相认。秋正老,西风满院,又添取,一番新病。可记当时,回廊画槛,凉夜人静。忍忘却,擘蟹烹鲈,几回向,江南占佳景。只叹荆扉黄叶,似吾生萍梗。谁更管,霜花露蕊,倚碧苔,何限清冷。说甚高士风流,昔年三径。

        林克钰的《琵琶仙·水南菊花》就是借助于外在景物——水南菊花,表达了自我漂泊的身世与乡思之愁。作者不是在咏菊,而是借菊抒情的“神与物游”,是以菊喻比并自况。正因为这首词是“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自有一番感人的魅力。
        “寥落池台”,池苑台榭百花凋零。词的起句便呈现出一片冷落的景象。这凄凉的环境与自身的漂泊冷落身世何其相似乃尔。“喜重见,林下萧疏情性”,在万木飘零、西风凄紧中,能够出现一簇毅然怒放的秋菊,怎不令人高兴万分。这傲骨凌霜的本性(情性)只有菊花所独有,是不屈服于恶势者的榜样。所以诗人“绝怜浓淡丰姿”。“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浓艳的菊花也好,淡白的菊花也罢,无论那种姿色都是那么丰润姣美,令人爱极怜极(绝怜)。“东篱笑相认”,是渊明“采菊东篱”么?抑是易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呢?此时、此地、此景,菊花怒放,是相见、相识、相知的老相亲,怎不令人笑逐颜开。可叹的是“秋正老,西风满院,又添取,一番新病”。“秋正老”即“秋正浓”。宋·陈允平《唐多令·秋暮有感》中有:“断肠人,无奈秋浓。”是借暮秋流景感伤自身离散之苦的。此处,诗人亦复如是。在满目凄凉的瑟瑟西风里,面对满院落叶枯草,想起自己的身世,能不产生苦闷(新病)情绪?这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可记当时,回廊画槛,凉夜人静”。和自己的亲人临槛共赏明月下的秋菊,夜深人静,相依绵绵多么惬意!
        词的下片是接上片引起的回忆,转而触发了思乡之愁。“忍忘却,擘蟹烹鲈”,下片一开始就用了“擘蟹烹鲈”两个典故,点出了思归故里之情。据《世说新语·任诞》载,毕卓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此后许多人便以“持蟹、擘蟹”等抒发贪杯、激喷、放浪之情 比如:“无钱持蟹对黄花,又孤负,重阳也。”(方若《一落索·九日》词)“开诞出红妆,持杯擘紫蟹”(赵奕《玉山佳处分得解字》诗)。“烹鲈”是晋张翰的事。张翰字季鹰,他在异地作官,因见秋风起,“思吴中��菜莼羹鲈鱼脍”,遂挂印回乡。后便以“鲈脍、烹鲈”等表示思归故园之情。如,白居易《寄杨六侍郎》诗:“秋风一筋鲈鱼脍,张翰摇头唤不回。”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眼前的西风,前人的诗句,都牵动了自己急欲归乡之心,岂能忍心忘掉故园之情。所以,一次又一次地想起“几回向,江南占佳景”的秋菊。目前,水南的秋菊正如江南的秋色一样,独占鳌头。正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 浪子天涯,漂泊之心何时得以平静! 可叹平生浪迹西东,犹如荆门柴扉的落叶随风飘零,又似浮萍断梗,行止无定。“只叹荆扉黄叶,似吾生萍梗。”想到此,看那霜欺黄花,露打花蕊,一片凄风苦雨,有谁堪怜?“谁更管,霜花露蕊,倚碧苔,何限,清冷。”那被冷落的黄花,只有依托苍苔,无限凄清。黄花无他花为伴无限清冷;人流落他乡无人问津也无限冷清,还谈得上什么风流雅士,象西汉末年蒋诩隐居不仕那样,在舍下闢三径,接待好友来访。“说甚高士风流,昔年三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潜《归去来辞》),“杜门清三径,坐槛归清池”(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都是用此典。以三径代家园,于故里闲居会友之意。诗人于结句用此典,可见其对难以实现回归故里的心愿,是多么惆怅与悲伤了。
        此词的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深刻的寓意,形象的比喻,贴切的用典都给这首《水南菊花》增添了不少独特的艺术特色。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