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落桂
赵与仁
露冷仙梯,霓裳散舞,记曲人归。月度层霄,雨连深夜,谁管花飞。金铺满地苔衣。似一片、斜阳未移。生怕清香,又随凉信,吹过东篱。
作者赵与仁,字元父,号学舟,宋末元初人,为赵宋皇帝的宗族,燕王赵德昭之九世孙。南宋末任临安判官,入元曾为辰州教授。所存词见于周密《绝妙好词》者共五首。
这首咏桂花词题为“落桂”,自又有其特殊着眼之处:飞花如落花。
上片写月夜飞花。一提到月夜、桂花,自然会使人想到吴刚月宫伐桂和有关唐玄宗制霓裳羽衣曲的传说。据《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砍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又据《乐府诗集》:“《唐逸史》曰:‘罗公远多秘术,尝与玄宗至月宫,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问其曲,曰霓裳羽衣,帝默记其音调而还;明日召乐工,依其音调作霓裳羽衣曲。’一说曰:‘开元二十九年中秋夜,帝与叶法善游月宫,听诸仙奏曲,遂以玉笛按之,曲名霓裳羽衣,后传于世。’”本词即从这两个传说的意思出发来写月夜飞花的。“露冷仙梯”三句是说:登月宫的仙梯已凝冷露,月宫中的霓裳羽衣舞已经停散,而默记仙曲的唐玄宗也回到人间,说明已经是夜阑人静之时了。在这寂静的深夜里,有时是“月度层霄”——月光映澈清空,有时是“雨连深夜”——秋雨淅沥通宵,但这月光,这秋雨,对于桂花的飘落好象并不理睬,——“谁管花飞”。上片词的整个气氛是寂静清冷的:舞散人归,月华自映,秋雨潇潇,桂花好象就是在这种气氛中默默地从空中飘落在地上的。也正是由于借用传说和拟人手法,使落花和词人的主观感情融而为一,使作者借用月夜飞花抒写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感。
下片写白日里的落花。金黄色的桂花飘落在饰满暗绿色苔衣的地面上。词人把这一片暗绿中的点点金黄形容成“似一片、斜阳未移”,确实独具慧眼。阳光透过树的枝叶射在地上,自然是点点金黄。但这飘落于地的桂花却不似斜阳到黄昏就要消失,因而词人又把它形容成为一片永不移动的斜阳。全词以“生怕清香,又随凉信,吹过东篱”收结。意谓这无人理睬的落桂不仅依然如此娇艳夺目,而且依然保持着自己固有的清香。在这应注意的是“东篱”二字。“东篱”由于出自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而后世作者往往以“东篱”喻隐士之所居。在本词“东篱”二字也有此含义,用以暗喻词人希望这不被人理睬的落桂,它的艳丽与清香将同自甘寂寞的自己同在。
全词给人总的印象是:这金黄夺目而且具有沁人心脾的清香的桂花,在经过众人欣赏之后遭到了冷遇,在无人理睬的孤寂中飘落尘埃。然而桂花虽然飘落尘埃,但那诱人的表里却依然如故。在这里自然使读者联想到陆游《卜算子·咏梅》词的结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于是也自然会认识到,词人咏落桂而联系到个人的生活遭遇,联系到人情冷暖,也联系到自己的坚持操守的生活态度。咏物而抒情,这是南宋词人的常用手法,本篇应为其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