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秋兴(其一)》 - 钱谦益
钱谦益
海角崖山一线斜, 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 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 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 独倚银轮哭桂花。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 号牧斋,江苏常熟人。明朝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南明福王时为礼部尚书。顺治二年清军渡江,朱由崧、马士英、阮大铖等出奔,他与总督京营戎政赵之龙、大学士王铎等在南京迎降。次年,授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五月,因弘光帝朱由崧等被清廷杀害,称病归里,仕清共五个月,此后隐居不出。直到八十三岁病逝前的十七、八年间,主要从事著述,并秘密联络、支持南明的抗清力量,与学生、永历帝朱由榔的大学士瞿式耜、将军郑成功,都有广泛联系,思想有明显转变,晚节甚好。入清,他写有诗集《有学集》、《投笔集》、《苦海集》等,为南方抗清的胜利而欢欣鼓舞,为他们的失败而焦虑忧愁。章太炎读了《投笔集》,认为“悲中夏之沉沦,与犬羊之俶扰,未尝不有余哀也。”(《訄书·别录甲》)因此,他死后许多年,不仅上述诗集等多次遭禁毁,而且几次受到乾隆皇帝的咒骂,指为居本朝而思前朝的“乱民”,钱谦益是明末清初诗坛盟主,诗以学杜甫、韩愈为主,而兼采他贤, 自成一家,在当时极负盛名。
杜甫写有《秋兴八首》,钱谦益晚年摹拟它,写有《后秋兴》十三迭共百余首,而以“投笔”名其集,慨然有投笔从戎、亲刃满清之志,技巧纯熟。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说,“乃三百年来之绝大著作也。”现鉴赏其中一首以见一斑。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作者有自注:“自壬寅(康熙元年)七月至癸卯五月,讹言繁兴,鼠忧泣血,感恸而作,犹冀其言之诬也。”原来前一年永历帝被大汉奸吴三桂从缅甸虏回国内,不久被用弓弦绞死于昆明。据陈寅恪考证,钱得到传闻消息在康熙元年三月至翌年七月之间。此诗抒发明祚断绝后丧失希望的沉痛心情,慷慨悲愤,情真辞切。
首联借南宋亡国事喻南明永历帝之死,哀悼抗清根据地的陷落。“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崖山,也叫崖门山,在今广东省新会县南海边,与汤瓶嘴对峙,形势险要。它是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张世杰领小皇帝赵昺退守于此,后元兵追到,陆秀夫背着帝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一线斜”,远眺海角天涯处的崖门湾,海岸似一条斜线;言下之意,蒙古贵族攫取南宋国土是一丝也不肯放过的。这一小块土地,从此再也不属于南宋了,感情是沉痛的。诗人以海角崖山比天涯云南边境,说永历帝一死,那里“也”就不属于南明了,从而揭示满清贵族的贪婪残酷。当然,南明与南宋不同,“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这颔联的意思是,想学陆秀夫那样跳海尽忠、捐躯鱼腹, 已不可能,因为云南是崇山峻岭;也没有航海的木筏可以到龙涎岛上去了。这两句抒发亡国后无路可走的痛苦。颈联,“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明王朝从此永远消失,令人黯然神伤。望尽关河,飘扬的已不是汉军的旗帜,将明王朝吹垮的是满清贵族的胡笳。“日月”合为“明”。胡笳,指清军的号角。很明显,诗句直刺入侵者,闪发出批判的锋芒。尾联,“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倾吐亡国之恸。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这里比诗人自己。无归处,无归宿之处。银轮,即月轮、月亮。桂花,传说月宫中有一株桂树,被吴刚天天砍斫,这里隐隐比喻永历帝朱由榔,他继位前是桂王;绞死他和太子的人又姓吴,即特大民族罪人吴三桂。作者妙用典故,一语双关地谴责了吴三桂的暴行。诗人还深叹自己已八十一岁,从此成了丧国之奴,永远无处依附了,只好象嫦娥避居“高处不胜寒”的月宫中一样,独自藏匿起来,不过这种忧愁将永远伴随自己,直至死亡。这就将对故国的依恋与忠贞深刻地表达出来了。
这首诗不仅抒发了深深的亡国之怨,表达了对明王朝的怀念和对满清贵族的愤恨,而且艺术上造诣很高。他着意学习杜甫,诗风沉郁悲凉, 诗格深稳苍劲,感情鲜明强烈,熔历史与现实于一炉,化家国的变故和个人愁苦于一体,忧愤悠长,很能感人。限于当时的政治气候,作者用了迂回曲折的表现方法,典故用得较多,但只要理解他“为文之用心”,就感到它们既不晦涩,也不难解,反而是恰到好处,增强了作品的战斗力,丰富了此诗的表现力。
-
《[南吕]四块玉》 - 关汉卿
[2019-05-12]
-
《[双调]水仙子》 - 讥时》 - 张鸣善
[2019-05-12]
-
《[商调]集贤宾》 - 宫词》 - 曾瑞
[2019-05-12]
-
《[正宫]端正好》 - 上高监司(节录)》 - 刘时中
[2019-05-12]
-
《[正宫]醉太平》 - 无名氏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