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鲁儒》 - 李白

2024-09-13 可可诗词网-怨诗趣诗怪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李白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边。

李白游历山东时,曾遇到一些腐儒。他们嘲笑李白的狂放不羁和不识穷通之理,李白则瞧不起他们的迂腐泥古和不达时务,因而写了这首诗给以嘲讽。

诗的前四句,嘲笑鲁儒只知读死书,而遇到实际问题则一窍不通。“五经”,即《诗》、《书》、《礼》、《易》和《春秋》,被儒家奉为经典。鲁儒谈论“五经”,只会在分章、断句和字义训诂上兜圈子,再也谈不出其他的意义。李白用一个“死”字来形容他们钻入章句的牛角尖而跳不出来的呆板情景,十分准确贴切;“白发”与“叟”字相呼应,描绘他们至死不悟的死读书形象,更是生动传神。很显然,他们读书如此食而不化,当然无法灵活运用于现实,所以,一旦“问以经济策”,他们就“茫如坠烟雾”了。李白的世界观比较复杂,儒、墨、道各家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但占主导地位还是儒家思想,所以他有经国济世的抱负。腐儒虽然也信奉儒学,但他们熟知的不过是儒学中陈腐过时的教条,并不能面对各种社会现实去考虑治国之道,所以也就无法理解李白的胸襟以及理想难于实现的苦闷。李白用“茫如坠烟雾”来嘲笑他们在现实问题面前茫然无措、昏头转向,不但进一步强化了对他们“白发死章句”的批评,而且为末尾“时事且未达”的断语预设了根据。

鲁儒思想上的泥古不化,必然会导致行动上的生搬硬套。接下去的四句,便从形貌举止上作漫画式的勾勒,对他们处处地方都仿古拟古的可笑行为作了冷嘲热讽。“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画其装束和形貌。“远游履”和“方山巾”都是古代人的鞋帽。今天的鲁儒们从头到脚,一切都按古人的式样装束自己,不是一副滑稽可笑的模样吗?他们不仅在装束上仿古,而且在行动上仿古。“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便是画其可笑的举止。《论语·乡党篇》曾记述孔子在衣食言行方面的种种烦琐规矩,今日的鲁儒竟把孔子的古训视为准则,“足蹜蹜如有循”, 目不斜视,一步一蹬,以一种装腔作势的古怪步伐走路,这不更是令人捧腹吗?漫画的特征之一是夸张。李白对鲁儒举止形貌的勾勒,正是用了这种夸张的艺术手法,所以能让读者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在笑声中达到嘲讽的目的。

由于前八句对鲁儒已经从灵魂到形貌、从思想到行动作了彻里彻外的剖视,因此,后六句就能够从正面对鲁儒进行彻底否定。诗人首先借用两个典故,指出鲁儒们不过是无能之辈、无用之材。“秦家丞相”指秦国丞相李斯,他反对儒生“不师今而学古”,故借此说明“褒衣”者(穿着宽大儒服的儒生)是不会受到重用的。“叔孙通”曾为汉高祖制定朝仪。诗人借此典故指出鲁儒们根本不是那种敢于创新和有所建树的人,当然也就为向有抱负的诗人所不齿。既然如此,他们读了书又有何用呢?还不如回到汶水边上去耕田吧!结句语言俏皮,嘲讽辛辣,否定彻底,既含谐趣,又有份量,堪为寓庄于谐的典范。

李白对鲁儒的嘲讽,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应以鲁儒为鉴,免蹈其泥古不化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