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母》 - 黄仲则

2019-05-12 可可诗词网-怨诗趣诗怪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黄仲则

搴帷别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仲则名景仁,江苏武进人,乾隆三十年考中秀才,直到四十一年清高宗东巡(俗称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召试列二等,授武英殿签书官,后纳资买得一个县丞,可是没有等到补官就死了。他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中秀才后相当一段时间在安徽学政朱筠幕下,这首诗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诗人离别老母赴安徽时所写。生计窘迫,无可奈何,不得不弃家奔走的沉痛心情,溢于言表,正可谓字字皆泪。

开头从自己说起,“搴帏别母河梁去”,“河梁”,本是河上的桥梁,因为汉代李陵《与苏武诗》中说:“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所以后人就把“河梁”当作送别之地。诗人坐车走到桥上,和一直送出来的老母挥手告别。“搴帏”是掀开车上的帘帏,能够在临别之时再看一眼老母亲。

这一眼,看到老母“白发愁看泪眼枯”,这个形象深深地印在诗人的脑际,久久不忘。母亲一头白发,老态龙钟,还一手扶车, 一手拄杖,远远送到河梁之上,难舍难分的神情可以想见。老母一脸愁容,是柴米无着,还是无有资蓄,不得御冬?伤心恨我未成名,一介寒士,家徒四壁,何以奉养老母!一双泪眼,愧见慈母;慈母情深,对游子目不转睛,似乎要把我看透看够,似乎这就是最后一眼,这种诀别的心情,令人心酸难禁。四眼相对,四泪纵横,可怜老母泪尽眼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岂不令人黯然销魂!正是“行子肠断,百感凄恻”(江淹《别赋》)。

第二句从诗人眼里所看见的老母惨象中反射出诗人自己的痛切感受,老人以生离作死别,真使游子“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紧接着再从老母角度设想别后惨状:柴门之中,残灯荧荧,寒风凛冽,大雪漫天,泪眼昏花,形单影只,痛念游子,心惊肉跳,此情此境,尽在“惨惨”两字之中。诗人用“示现”手法,把沉痛的心情更推进了一步。结句发出深沉的哀叹:“此时有子不如无”!儿子赡养双亲,本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可是由于贫穷而无力赡养,只得离家以谋生计,这本来就是迫不得已,令人深感沉痛的事,何况这一来更增加了离别之悲,这一别不知何日能再见,老母年高,也许就是永诀。诗人只有用悖于常理的极端的话,才能表达出常言所不能表达的极度沉痛的心情。

诗人用质朴清新的语意,确切精细的白描,表达离别的牢愁抑塞的悲怨,沉挚而感人,正如“咽露秋虫,舞风病鹤”(洪亮吉《北江诗话》),于悲戚中透出一股不平、不羁之气,“写永诀之情”中悲而壮者,能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