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之心下》 - 唐·王梵志
[唐]王梵志
有德之心下,无才意即高。
但看行滥物,若个是坚牢。
唐代白话诗人王梵志,他的诗作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蕴含哲理;他本人即为僧人,故其诗多类于佛家偈语,内容也多劝人行善积德。
这首诗主要在于阐说“德”与“才”的关系。“有德之心下”,意为有道德的人自然谦虚礼让,决不傲视外物,此谓“心下”。“无才意即高”,没有才干的人,却自以为高不可攀,不可一世,此谓“意高”。这两句首先是互文,首句实为有德有才的人,其心自“下”;次句则为无才无德的人,其意自“高”。有才之人其心自下,其原在德。因为有德,便不以才凌人,不自以为是;因为无德,即使无才也自以为了不起。如确是有才,自高一点还情有可原,而本来无才却自高,可见其德之更下。诗人将两种人以其极化状态予以对比,便鲜明地反映了抑扬褒贬。在并叙两种人的基础上,诗人提出“但看行滥处,若个是坚牢”,且看这种风气泛滥,哪个是坚牢长久的呢?不言而喻,答案自见。
我国传统的伦理观,一向以为“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后汉书·张衡传》)此诗也是在宣扬德的重要,可是不从正面直说,而由“有德”与“无才”两种人的心态对比上显示其重要。立意明而行文曲,也就激人思考,耐人寻味。诗人不直说重才轻德之弊,而说:“若个是坚牢”,以设问使人想象,则其弊病之灾令人警醒,含蓄而警策。此诗虽仅四句二十字,可字面外之意蕴却丰饶,故虽如白话诗,却仍富有诗味。这首诗虽产生于封建社会,可它所言要有德有才,以德驭才的观点,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其教育意义。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1]
-
《乌生》 - 汉· 《乐府》
[2019-05-11]
-
《九月八日》 - 唐·司空图
[2019-05-11]
-
《乞食》 - 晋陶渊明
[2019-05-11]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