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至湖尾望见西山(其一)》 - 宋·杨万里
[宋]杨万里
芦荻中间一港深,蒌蒿如柱不成簪。
正愁半日无村落,远有人家在树林。
这是一首写景诗。它以景喻意,包含有深邃的哲理。
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景象是:深水港的两侧,遍地芦竹横斜旁逸,而粗壮得象柱似的蒌蒿,枝叶挺直交错。僻远荒寂的郊野不见有村落,行人正在为走进了绝境而犯愁的时候,忽地看到丛树密林中住着人家。
全诗透出了一股清冷的气氛。诗人起写“芦荻中间一港深”,“港”的“深”从“芦荻”的相夹显示出来,是视觉引发出的感觉。“蒌蒿如柱不成簪”,“蒌蒿”粗得“如柱”,就不像“簪”成为长针形状,与细直相对。芦竹浓浓勃发,蒌蒿漫漫疯长,可见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两句诗恰为“正愁半日无村落”提供了依据。半日,可知来到这里的过路之人寻找“村落”花费了一些时间,而“愁”则又说明了在没有寻找到“村落”前的焦急、担心、惊恐。可是一旦发现“远有人家在树林”,则此刻的欣喜是能让人们想像得出来的。这颇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在幽深的环境中突然呈现了富有蓬勃生机的境界。
读了这首诗,我们跳过景物的描写去领悟其中的哲理意蕴,便会获得思想的启迪:要正确对待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干任何事情哪会一直是顺顺当当的呢?就以走路来说,也不是始终坦直、轻松的。不要为眼前的坎坷阻拦而悲观绝望。所谓“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聂夷中《行路难》),能否有出路全在于个人,路途没有什么通达堵塞,成功之路靠的是勇敢地前行。这样,就可走出绝境而进入新的天地。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1]
-
《乌生》 - 汉· 《乐府》
[2019-05-11]
-
《九月八日》 - 唐·司空图
[2019-05-11]
-
《乞食》 - 晋陶渊明
[2019-05-11]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