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中鱼》 - 唐·白居易
[唐]白居易
海水桑田欲度时,风涛翻覆沸天池。
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白居易自元和十年(815)被贬为江州司马后,逐步减退了早年写《新乐府》、《秦中吟》时期的锐气,他那极言直谏的拾遗风采渐渐消失在“乐天知命”的生活状态中,由元和谏官一变而为“香山居士”和“醉吟先生”。也只有历经了世途蹭蹬、饱尝了人生忧患的人,才写得出《涧中鱼》这种富含哲理之作。
诗的前三句写你争我斗的状态。“海水桑田欲度时”,由沧海变桑田这正要变化的时候,也是矛盾最尖锐的时刻。“鲸吞蛟斗”,使得波涛翻滚,天池的水如同沸腾一般。一个“沸”字,把鲸和蛟的性残力猛的恶斗写得形象逼真,惊心动魄。斗的结果,互有伤残,竟至“波成血”。最后一句写“深涧游鱼乐不知”,才是诗人的意旨所在。深涧,系远离“天池”之处,游鱼无鲸吞之虞,不受蛟斗之祸,自得其乐。全诗用比,以“天池”比官场,“深涧”比山林,鲸、蛟比争权夺利的官宦,寓意显豁。
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阶层往往儒道思想兼具,采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人生哲学。白居易一生行事完全实践这一信条,晚年参透此理,觉得就是池中的鱼也是危机四伏,水下有獭,水上有鹭,都在伺机捕食鱼,因而他说:“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不去争取那麒麟的干肉片、龙肉酱的美食,即不谋高官厚禄,而去作鲸吞蛟斗,宁可作泥中曳尾的龟和深涧的鱼。白居易这种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思想固然有其消极作用,但也未尝不启发人洁身自好,不涉足那些争权夺利的角力场。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1]
-
《乌生》 - 汉· 《乐府》
[2019-05-11]
-
《九月八日》 - 唐·司空图
[2019-05-11]
-
《乞食》 - 晋陶渊明
[2019-05-11]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