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 - 清·吴雯

2023-08-27 可可诗词网-哲理寓言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清]吴雯

野渡添秋水,危桥一线通。

临深能自力,终不污泥中。

吴雯(1644—1704),字天章,号玉溪生,原籍奉天辽阳(今属辽宁),后居蒲州(今山西永济)。有《莲洋诗抄》。

作者写的是山野中常可见到的情景:桥下飞流急,两山一线牵。孤身过独木,回首犹惊心。危,高耸状。一线,言桥面极窄,可知为两山间悬架的独木桥。秋水猛涨,涧流湍急,涉渡不能,四顾无助,只好壮着胆子,依靠自己的力量,沉着镇静地过了桥,而未遭致没顶之灾。令人深思的是,诗以《野渡》为题,并不具体介绍如何“渡”,却集中笔力于“渡”的前因后果上。“野”者,人迹罕至处也。野渡者,必为远途跋涉,举目无亲的旅人。且水急桥危,仍冒着一死的危险渡河,可见过河对他至关紧要。不渡,或跌下河去,都会导致入“污泥中”的下场。是为前因。但此人并未惊惧却步,或鲁莽行事,而是小心谨慎,极为自制,终于跨过天险,达于彼岸。成功之余,既感欣慰,又着实后怕,是为后果。可见作者的本意,不在记事,而在喻理。

在人生的旅途上,何尝没有这样的坡坡坎坎?人事参差,难以逆料。有时就是这样,身处逆境,即便置身于闹市,却心如荒漠,陷入深深的孤独感中,找不到任何可以借助的外力。吴雯自己就是如此。他自小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富有诗名。却仕途失意,应博学鸿词科落第,只得旅食四方,踏遍南北。一代英才,浪迹天涯,最后因居母丧,忧伤而死。可叹,可悲!

可贵的是,身处逆境仍能洁身自好,不发违心之论,不做背义之事,不同流合污,“不污泥中”,坚持高尚的人生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吴雯就是这样:宁肯客走他乡,不甘仰人鼻息。

更可贵的是,身处逆境仍能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达于胜利的彼岸。吴雯不消极气馁,自暴自弃,而是发愤努力,笔耕不辍,终以诗名著称于世。王士祯对他十分器重,赞为“仙才”。赵执信评其诗为“天姿国色,粗服乱头亦佳”。他的诗,不使才,不尚声华,不求娟好,但语工意新,饱含神理。这首诗就是明证。

此诗虽只短短四句,感情的转换表达得极有层次。“野渡添秋水”——焦急,无望;“危桥一线通”——喜忧参半;“临深能自力”——惊惧,自勉;“终不污泥中”——欣慰,后怕。确能紧紧抓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