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绝句(其二)》 - 清·赵翼

2023-02-20 可可诗词网-哲理寓言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清]赵翼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赵翼(1727—1814),字耘松,号瓯北,清末诗人。这首论诗诗,是《论诗绝句》之一。诗人根据文学是在不断发展的思想,阐明诗歌立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今日以为是新意,可是过了一些时候,原先的新内容新立意就变得陈旧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诗中,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个深刻的文艺理论问题:“预支五百年新意”的诗,其内容立意总算是全新不过的了,然而到了“千年”,这原先的新内容新立意却又变得陈旧了,最终为时代所淘汰。日月随天旋,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这是自然规律。然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白头吟》)人的思想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决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一思想认识水平上。所以,诗人在这首诗的开篇即写道:“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既然“天工”“日争新”,那末“人巧”也当然要“日争新”了,作为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诗歌也势必要“日争新”了。这“新”就是内容新、立意新、意境新。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既然没有永久不变的人性,那么也就没有永久不变的文学。当然也就没有永久不变的诗的“新意”!

诗人论诗,有一个十分突出的文艺观点,就是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文学也应当是发展变化的。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诗人《论诗绝句》的另一首诗更是脍炙人口:“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上一首诗的姊妹篇。如果说“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是从理性的角度阐明文章立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话,那么,“李杜诗篇”四句,则是运用具体事实证明文章立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诗人能从文学发展的角度观察文学上的问题,厚今薄古,是难能可贵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然而,赵氏则认为诗贵创新,随着时代的的更替,社会的发展,诗坛领袖会不断涌现,诗风会不断更新,即使象李白、杜甫这样伟大诗人的作品,也会变得陈旧而觉得“不新鲜”。诗人说李杜诗篇“至今已觉不新鲜”,绝非贬低李杜作品。诗人曾在《瓯北诗话》中,开卷即予李杜以极高评价,极力赞扬他们“创前古所未有”的诗歌成就。那种认为诗人“对李、杜作品评价不确当”的说法,实际上是对赵氏文学思想的一种曲解。在诗人眼里,文学上绝非“后无来者”,而是人才辈出,层出不穷!

赵翼在此只是一种假设,其意乃在倘若真的“预支”了“五百年新意”,可是“到了千年”之后,势必“又觉陈”!是为了强化新陈代谢的规律。赵翼在此论诗,实际上也揭示了世事万物辩证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