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 清·郑燮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两句摹写画面的情景,后两句揭示画面的内涵,由实至虚,虚实结合,相得益彰。郑板桥嗜竹如命,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种竹、赏竹、画竹、咏竹,在竹林中漫步,在竹荫下小憩,在竹涛声中扼腕,在竹笋前感慨它的济贫之德。竹,在他心目中已经成了清新高雅、坚贞挺拔、刺顽砭冥、宁折不屈的高风亮节的外现客体,成了他沟通主客观世界的一条畅达的通道。
郑板桥画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体貌疏朗,风格劲峭。首二句概写了这一特点。“攒”,紧紧聚拢的样子。“千枝攒万叶”,写出了竹林枝繁叶茂,万众一心的勃勃生机。画家借墨色的浓淡、运笔的轻重、布局的疏密,在有限的画幅中,给人以“千”枝“万”叶的感觉,这是以一驭万,以简驭繁的高超艺术手法的形象概括。“一节复一节”为写实,而“千枝攒万叶”则把画面(实)与观感(虚)糅合起来,熔写真与写意为一体,达到形似与神似的统一。“千枝攒万叶”的形象给人的感受不只具有单一的指向性,完全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可以把它们看成是紧密团结的象征,也可以看作是在显示力量的强大,或者当作枝矛叶剑,以表明其针砭黑暗社会的锐利锋芒。这就大大丰富了诗的内涵,表现出作者高度概括生活的能力。
三、四两句则跳出画面直接述怀。作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竹子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一个生长周期中只开一次花,结一次果。竹子在每生长了15、30、60或120年后才开花,且无论老幼一起开花,然后整片竹林一起死亡,留下一片种子以待下一个生长周期。因此人们很难看到竹子开花,也就容易造成竹子不会开花的错觉。这两句,表面上以竹子自述的语气,表白自己不开花的原因:免得招惹吸取花粉的蜂蝶前来,其实是作者自己的心志的决然表露,浓缩着作者对苦涩的现实生活的人生体验,同时也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郑板桥是熟知竹子的生长规律的,他当然明白竹子开花就宣告其生命的结束。在科举中苦苦挣扎几十年,好不容易才跨入官场,当上个七品芝麻官,总算有了倾其所学报效朝廷的机会,却因得罪豪绅而遭罢黜。他不过才开了朵小花,就招惹了那么多蜂蝶来摧残毁损,未及结实就永远失去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对这首诗的哲理内蕴,今天我们应作具体分析。一方面它告诉我们心志既定,外力难撼的道理,形象地说明了内因与外因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它也不恰当地宣传了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须知,即使不“撩”蜂蝶之流也难“免”受其害的。何况除了采花吸蜜的蜂蝶,还有啮叶吸髓的害虫,在那样的社会中,要做到独善其身也是难而又难的。当然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作者是用愤激的反语,来表达自己对污秽官场的强烈的不满。但“不开花”,尤其是在具备了开花的条件却因“免撩”是非而放弃喷吐芬芳的机会,不管怎么说,它带给人们的更多地是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不辨析清楚的。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1]
-
《乌生》 - 汉· 《乐府》
[2019-05-11]
-
《九月八日》 - 唐·司空图
[2019-05-11]
-
《乞食》 - 晋陶渊明
[2019-05-11]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