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诗五首(其一)》 - 唐·白居易
[唐]白居易
橡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挺高二百丈,本末皆十围。
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匠人执斤墨,采度将有期。
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
疾风吹猛焰,从根烧到枝。
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
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
不如粪土英,犹有人掇之。
己矣勿重陈,重陈令人悲。
不悲焚烧苦,但悲采用迟。
寓意诗,就是寓言诗。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寓深刻复杂的道理于浅显简单的故事之中。
这首寓言诗,讲一棵橡树和一棵樟树,生长深山三十年,高二百尺,粗十围,已成难得之材,被选中去建造天子的明堂。可还没来得及采伐,一场大火,橡樟化为灰烬。诗人喟叹道:“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
要明了作者寄寓在这故事里的深刻道理,就得知道作者写作此诗时的特殊心境。唐元和十年(815),李师道派人暗杀了宰相武元衡。当时,白居易任左赞善大夫,这是个不能参与政治,专门陪伴太子读书的闲官。因出于义愤,他上疏请求捕杀刺客。白居易当谏官时得罪的一批权贵,借口白居易越位,攻击他不遵法制;又说他母亲是赏花堕井而死的,但他却写了赏花诗、新井诗,攻击他不遵孝道。宪宗李纯便把白居易贬为江州刺史,旋即又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抒发的就是他被贬时的复杂心情。全诗以橡樟自拟。“地虽生尔材”,是说自己本有经国安邦之材。“天不与尔时”的“天”,暗指宪宗皇帝李纯,也隐喻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这两句诗,集中揭露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险恶,倾泻了自己横遭贬谪的抑郁和愤慨。因为矛头直指皇帝老儿,不能明目张胆地骂,只能隐指,因此,选用了寓言诗的方式。尽管用的寓言体,但从明白如话的诗句里,读者却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悲愤之情。
人才的成长,既需得地利,还需得天时;既要有一个利于成长的小气候,更需一个施展才能的大环境。“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说明人才成长不易,是“地虽生尔材”的具体内容。“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痛陈人才轻易地被扼杀,是“天不与尔时”的深层含义。这两句诗形象地概括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这个“天”,就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杂感》)。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不改变,那么,知识分子面临的这条艰险的成才之路:“天不与尔时”,就永远不可能改变。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1]
-
《乌生》 - 汉· 《乐府》
[2019-05-11]
-
《九月八日》 - 唐·司空图
[2019-05-11]
-
《乞食》 - 晋陶渊明
[2019-05-11]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