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城东庄》 - 唐·宋之问
[唐]宋之问
一年又过一年春,百年曾无百岁人。
能向花间几回醉?十千沽酒莫辞贫。
宋之问,字延清,诗与初唐的沈佺期齐名。由于他俩政治上依附权贵,创作中以颂扬圣德、点缀升平为能事,善写应制诗,颇得武后赏识,故后人称之为宫廷诗人。睿宗复位后,宋之问被贬钦州(今广东)赐死,落得可悲的结局。这首宴饮小诗,从一个侧面透露出作者及时行乐的消极人生观。
“一年又过一年春,百年曾无百岁人。”天旋地转,冬去春来,在这风和日丽,姹紫嫣红的时节饮酒赋诗,本来是一件赏心悦目的快事,作者胸中却涌动着一股感伤的情绪:一年很快过去了,马上又是另一年的春天;人们总是向往长命百岁,可是百年之中也不曾有过百岁之人。这两句诗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是惜春,也是哀老。诗人叹惜春光飞逝,感伤人生在世,岁月有限,生命短促。无疑,这种体验是深刻的,而且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自然界花卉盛衰总有时,人世间青春一去永不再。在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之中,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能向花间几回醉?十千沽酒莫辞贫。”令人失望,作者的态度是消极的。在他看来,生命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喝玩乐,这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境界相去甚远,可谓天渊之别。末尾两句诗是劝慰,也是自解。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面对眼前如画的风光,何不举杯痛饮?人生难得几回醉。不要说无钱买酒,破费一点又算得了什么?表面上看,诗人好象已从感伤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其实陷入更深的内心矛盾之中,反映了死既可悲,生亦无聊的空虚。
这首诗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思想,当然是必须否定的,但它所涉及的人生观问题,却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怎样才能使有限的一生获得真正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个人如果从绝对的自我出发,只为自己渺小的生存而忙碌,没有精神上的寄托,没有事业上的追求,以为感官的满足就是一切,那么,即便是享尽了世上的荣华富贵,也无异于行尸走肉。相反,一个人倘若能献身于社会的进步,投入人类解放的战斗行列,就会“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语)。奥氏特洛夫斯基死前曾自豪地说过:“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创造的一切为人类服务。”既然生命短促,何不趁我们精力旺盛的时刻去多做些有益的事情呢?有限的生命只有在不断的创造和奉献中,才能获得永恒的价值和无限的意义。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1]
-
《乌生》 - 汉· 《乐府》
[2019-05-11]
-
《九月八日》 - 唐·司空图
[2019-05-11]
-
《乞食》 - 晋陶渊明
[2019-05-11]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