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 - 唐·韦庄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诗作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距唐亡仅二十年。作品凄楚哀婉,空灵蕴藉,是一首动人的唐王朝的輓歌。
台城,是东晋、南朝的台省(即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陈亡之后日渐颓圮荒芜。首句“江雨霏霏江草齐”,在阔大的背景下,大笔勾勒台城遗址所见。台城滨江,故称“江雨”、“江草”。“江草齐”暗寓刘禹锡《台城》“千门万户成野草”之意。细密悠长的江雨无疑会诱发人们无尽的思绪,而断瓦颓垣中的萋萋青草又怎能不使诗人涌起奢华易尽、历史无情的感叹!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六朝如梦鸟空啼”。竞逐豪奢的六朝君王在历史舞台上匆匆而过,顷刻间烟销云散,不免使诗人有恍若梦境之感。李商隐曾以“三百年间同晓梦”来表现六朝的迅速更迭。而在这愁惨的梦幻之地却传来阵阵自在的鸟啼。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闻鸟鸣时的复杂感受:昔日王城的繁华早已荡然无存,只剩有鸟儿在这里点缀着荒凉与空寂,但这沉痛的历史教训依旧无人记取。三句猛然振起,四句紧承,将一腔怨恨倾泻在柳烟如堆的台城柳上:“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最是”一语既突出了对烟柳的怨恨,也总领了全诗的情感。柳,在诗中具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长堤柳烟曾装点过六朝的繁华,但它如今却超然于人世沧桑之外。依依杨柳。寄寓了诗人“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同时,也无情地绾结着往昔与今天,向世人昭示着历史结论。诗人一腔哀怨却不直说,而以景之无情反衬而出。曲折、含蓄中现着深沉。
萦绕于韦庄心头的是大厦将倾的预感和对现实政治的绝望。因而,无可奈何的哀怨笼罩着诗篇。格调未免低沉,但诗人的感觉和认识却无疑是冷峻而深刻的。在这空寂的古都遗址,诗人似乎得了造物主的启示,隐约察觉到了已往几百年间的六朝往事与当今现实的惊人相似。“今之视昨,亦犹后之视今”(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大唐王朝也将如梦幻般的六朝一样飘然逝去,令后人生发同样的感慨。作品有意无意地揭示了这样一个深邃的社会哲理:王朝的更迭,人世的代谢是无须惊怪、也是无法抗拒的历史规律;奢靡无度的君王、腐朽黑暗的政治必然要被历史的波涛所吞没。
哲理表现上,本诗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以精心选择的景物来渲染氛围。景物有声有色,亦动亦静,且虚虚实实,从而创造出一种凄迷朦胧、非今非昔、遥接古人来者、辽远无边的时空境界,极好地表现了诗人超脱而深沉的历史感悟。二是紧扣人生有恨与自然无情的对照来抒情写意。诗人让永恒的自然来嘲弄短暂的人生、让生机勃然的景象来反衬不堪回首的人事。他成功地将历史的兴亡和哲理的沉思聚焦于萋萋繁茂的青草、欢快悠然的鸟鸣,更熔铸于横亘古今、烟霭迷蒙的十里柳堤,令读者回味无限,遐想不己。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1]
-
《乌生》 - 汉· 《乐府》
[2019-05-11]
-
《九月八日》 - 唐·司空图
[2019-05-11]
-
《乞食》 - 晋陶渊明
[2019-05-11]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