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

2019-05-11 可可诗词网-哲理寓言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南北朝]谢灵运



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

苔滑谁能步,葛弱岂可扪?

袅袅秋风过,萋萋春草繁。

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繇敦。

芳尘凝瑶席,清醑满至尊。

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

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谖。

俯濯石下潭,仰看条上猿。

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

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

感往虑有复,理来情无存。

庶持乘日车,得以慰营魂。

匪为众人说,冀与智者论。



诗题中的“石门”,在今浙江嵊县。石濑,石丛间的急流。谢灵运在石门建造了新居,这里四面都是高山,有迂回曲折的溪水和石丛间的急流,又有茂密的树林和竹丛。这诗题,简要地描绘了石门新居的环境特点。

诗的开头四句为第一层,概写石门新居的地形特点。“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攀登上险峻的山岭,建筑远离尘世的新居;住在石门,犹如高卧在云层之中。跻险,攀登险峻的山岭。披云,即人在云层中的意思,形容石门地势高入云际。这两句,一面点明诗题中所说的“石门新营所住”;一面又说石门高入云际,身居其间,犹如高卧云中,显示出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蹈姿态。接着说“苔滑谁能步,葛弱岂可扪”,石路长满藓苔,谁能在此行走呢?想见一定人迹罕到;葛藤又非常脆弱,岂可抓持而攀登,可见攀登也并非容易。步,行走。扪,抓持。这两句,可说是“跻险”的注脚,给“跻险”以生动形象的说明。

“袅袅秋风过”至“佳期何繇敦”四句为第二层,叹好友之不归。先说秋去春来,节序有准:“袅袅秋风过,萋萋春草繁。”微弱的秋风吹过以后,春草又长得十分繁茂了。袅袅,风力不强的状态。“袅袅秋风过”,有《楚辞·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的语意。当秋风微起时,湘君就引起了对于湘夫人的思念,所以此句有对友人思念之意在内。萋萋,草色茂盛的样子。《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古人认为在春草繁茂时,外出之人容易产生思归的念头。所以,“萋萋春草繁”一句,还有揣测友人一定会思归的意思在内。然而却不见友人归来,所以感叹:“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繇敦。”好友远游尚未归来,怎能在佳期中聚会呢?美人,此指好友。繇,同由。敦,聚会的意思。

“芳尘凝瑶席”至“孤景莫与谖”六句为第三层,写自己盼望好友归来的情状。先写盼好友归来徒然所作的准备:“芳尘凝瑶度,清醑满至尊。”早已准备了莹净如玉的坐椅,可是落满了轻尘;美酒早已斟满了酒杯,可是也不见好友来饮。芳尘,即轻尘,用一“芳”字,给人以“美”的感觉。凝,落满。瑶席,指莹净如玉的坐椅。清醑,美酒。尘尊,指即漂亮又名贵的酒器。继而写盼望的神态:“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眺望洞庭,只见洞庭湖空泛着波澜,却望不见友人的归舟,攀弄着桂枝远望,也是徒然延伫。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境。“洞庭空波澜,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的句子“洞庭波兮木叶下”,渲染出盼望友人,而友人又踪迹渺茫的情景。攀翻,指手儿攀玩翻弄着眼前的桂枝,而心里却想念着远方的友人。而现在徒攀桂枝,可见盼望之切;用一“徒”字,既说明延伫盼望之徒劳,又带着失望的凄苦。“桂枝徒攀翻”,盖袭用《楚辞·九歌·大司命》中“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和《招隐士》中“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的语意。由于盼望徒然,所以接着便发出失望的悲叹:“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谖。”仰望天空而思念不止,我孤身只影,也无人可替我消忧解愁。结念,思念不止的意思。属,瞩目,这里指仰望。属霄汉,还有比拟与友人相隔如天壤之远的意思在内。孤景,即孤影。谖,忘。“孤景莫与谖”,这一反问,又把思念之情往前推进一步。

“俯濯石下潭”至“林深响易奔”六句为第四层,照应诗题,描写四面高山。“俯濯石下潭,仰看条上猿”,潭水清深,俯身浇濯,潭中倒影历历;仰望崖树,可看到猿猴往来跳跃的奇捷姿态。这两句,一句写水,一句写山。后两句“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是说天色未晚,可已听到晚间的暴风声;天明之后,要很晚才能见到初出的太阳,真是自非亭午时分照不到阳光。“早闻”的“早”,不是指一天中的早晨,是及早、预先的意思。夕飙,晚间的暴风。“晚见”的“晚”,不是指一天中的夜晚,是迟缓的意思。暾,太阳初出的样子。这两句,一写闻,一写见,说明日照时间极短,侧面写出了四周山高。继而又进一步描写说:“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山崖陡峭,所以日照时间极为短暂;林木繁茂,所以野风振木的声势更觉浩大。这两句,一写见,一写闻,充分写出了山崖陡峭、林木繁茂的特点。这一层的六句,从几种不同的角度描写四面高山的特点,渲染了一种荒凉、孤寂的气氛,进一步衬托出作者的孤独。

“感往虑有复”至“得以慰营魂”四句为第五层,作者以玄理自慰。“感往虑有复,理来情无存”,有感于已逝的岁月,而忧虑又回复到出生之前的状态;然而懂得这一道理之后,忧虑之情也就消失了。《老子》十六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认为万物循环往复是自然规律。这两句诗,作者就以《老子》的理论来自慰。“庶持乘日车,得以慰营魂”,庶几乎可用“乘日车”的说法,得以安慰自己的心境。庶,庶几,差不多。持,用。“乘日车”,意谓随着时光的过去而一任自然。《庄子·徐无鬼》:“(牧马》小童曰:‘……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郭象注为“日出而游,日入而息”。营魂,心府,心境,精神所寄托的地方。这两句,作者以《庄子》的理论来自慰。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规律,活着的人也不必为此而大为忧伤。谢灵运对这一道理的懂得,果然一面是深受《老子》、《庄子》的影响,一面也是从他亲身经历的感受中所得,这真所谓“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诗的最后二句为第六层,感叹玄理又无人懂得。“匪为众人说,冀与智者论”,上面所说的玄理,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因此也不必与一般人去说,只希望找哲学家谈论去。这两句,袭用了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的意思,既有目空世人的神情,又有狐独寂寞的感叹。

谢灵运善于描写山水景物,在这首诗中,可见一斑。诗中比较注重对偶、藻饰,词彩比较华丽,但亦不乏雕琢痕迹。诗的结尾部分,明显带有玄言诗的遗风,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