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煤炭》 - 明·于谦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混沌〕传说天地未分之前的混合状态,此指大地。〔乌金〕指煤炭。〔阳和〕指煤炭的热力。〔爝(jue)火〕小火把,喻煤炭燃烧之火。〔鼎彝(yi)〕古代饮食器的名称。
这是一首咏物诗,是明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借对煤炭品格的吟咏,抒发了作者自己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怀,赞颂了为人类造福而甘愿牺牲自我的伟大献身精神。
诗在表现方法上非常高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心理直出直入地表述出来,而是采取了比兴的象征手法,把自己的主观情志外化为客观物——煤炭,从而巧妙地把抽象、模糊、不定形、难以捕捉、难以把握的主观意向化成了具体、鲜明、确定、可以直观、可以感受的动人艺术形象,收到了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煤炭本是无生命的自然物,但在作者的审美静观中,活化成了一个有益于人类社会的伟大人格。她有意识地把自身蕴藏的光和热毫无保留地放射出来,给大地带来春光,给暗夜带来光明;据说她的前身是死去的铁石,但她那颗造福人类的雄心却永远不死!“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既是煤炭精神的伟大写照,也是作者高尚情怀的情不自禁的抒发。煤炭即我,我亦煤炭,物我融合,浑然为一,真正达到了主客观高度统一的审美境界。
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歌的一个优秀传统。自屈原开始就形成了一个象征比兴的模式:“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逸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楚辞章句》)李商隐曾写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千古丽句,原指以生命殉情的决心,后人多引申表示献身于理想的意志。本诗则在前人比兴的传统中,打破旧套,独辟蹊径,创造出煤炭的形象,提供了新的艺术发现,从自然物中开掘新的审美新质,从而开拓了审美领域,为具有献身精神的后来者提供了一种情感的范型。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先生有一篇著名的白话诗,叫做《炉中煤》,就是以具有献身精神的煤炭作为审美对象,来抒发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的。
-
《六州歌头》 - 宋·贺铸
[2019-05-11]
-
《初到建宁赋诗一首》 - 宋·谢枋得
[2019-05-11]
-
《别云间》 - 明·夏完淳
[2019-05-11]
-
《北风吹》 - 明·于谦
[2019-05-11]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 宋·陆游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