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手法
这里的手法和散文等其他文体的写作手法有相似之处,而诗歌尤为重视,因为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例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象征”等。
例一: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 诗前二句巧用“毕竟”抒写自己对眼前所见景物的主观感受。这是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后得出的,为诗后二句具体描写荷花作铺垫。
B.诗后二句运用对偶形象地展示荷花荷叶,写尽了荷塘的宽阔,莲叶的碧绿,写活了绿莲衬托下的红荷,给人留下鲜美绝伦的印象。
C.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一扫惜别之凄苦缠绵,难舍难分,而借美丽的西湖六月荷花来表达送别时欢快愉悦的心情。
D.全诗议论、抒情与描写相结合,议论精当,描写形象生动,精妙奇巧,清新活泼,耐人寻味。
解析:应该选C。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诗中没有直说送别,而是通过写景抒情,寓情于景,诗句脍炙人口。到底是六月里的西湖,景色和别的季节不一样:看上去碧绿色的荷叶无穷无尽,好像一直连接到天边;荷花映在早晨的阳光里,红得特别鲜艳。作者为他的友人林子方送行,走在西湖岸边,放眼眺望湖面风光,不禁为六月的胜景所感动,吟出了这首景物诗。
例二:阅读古诗,回答下面题目。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本诗重在写“迎凉有感”,在入题前却极言山高水长,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 ,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中常用这种表现手法。
2.如果把本诗第三句中“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行不行?为什么?
解析:1.起兴 2. 不行,“尽”字强调“眼泪流干”,程度比“滴”、“流”要深。
例三:选出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活泼多情。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先写近景,再写远景,对仗工整。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题,考查学生对四首诗词的理解,此题C句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冬雪的千古名句,以春景写冬景,别具一格,把雪的皎洁、鲜润、明丽传神地描绘出来,极富有动感和立体感,同时还生出一种美妙的通感,使人仿佛觉得有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以梨花喻雪,使人在玉树琼枝的世界里,如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之中。意境深远,有极强的表现力。
例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解析:残夜将尽之时,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是旧年,江南已有春意。这一千古名句将景物拟人化而充满新意。答题可分为四点:① 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 透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③ 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④ “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任答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
把握意象
[2018-07-18]
-
辨析手法
[2018-07-15]
-
分析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2018-07-15]
-
课外名言警句
[2018-07-12]
-
不同诗歌类别不同感情
[2018-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