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出处】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意思】王濬造好战船,率大军从益 州而下,金陵的王气黯然消失。千百丈 长的铁锁链沉人江底,一片片降旗在石 头城上升起。王濬:晋朝益州刺史。楼 船:高大的战船。益州:今四川省成都 市。金陵:东吴的都城,今江苏省南京 市。王气:古人迷信望气之术,认为帝 王所在之地有王气,国亡则气歇。寻: 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铁锁沉江 底:指东吴用铁链横拦江面,以阻挡晋 军船只,晋军用火烧断锁链,使之沉入 江底。降幡(fān):降旗。石头:石头城, 即指金陵,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鉴赏】西晋的王濬率军从益州出发,战船顺流而下,金陵上空的“祥云 瑞气”顷刻间烟消云散,东吴政权黯然覆灭。千寻的拦江铁锁沉入江 底,一片投降的白幡出现在石头城上。诗人工于炼字、剪裁。精当巧 妙。益州、金陵相距遥远,然而一“下”一“收”两个字就使西晋的势 如破竹、东吴的闻风丧胆跃然纸上。诗人只四句,便把西晋灭东吴的史 实勾勒得历历在目。
注: 王濬 (jùn) ,西晋大将,曾率领水军攻破东吴。石头,石头 城,吴国都。寻,八尺为一寻。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渡江作战,直 捣敌巢,敌军大败,缴械投降。[例]看 着奔腾而去的江水,王晏清触景生情, 脱口吟道:“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 黯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 石头……昔日孙皓在魏军压境的形势 之下面缚舆榇出降军门,今日蒋氏一败 涂地连声求和,二者何其相似!”(孙华 炳《反戈的御林军》)
【全诗】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咏史诗。长庆四年(824),刘禹锡从夔州调任和州,乘 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就此诗。首联上句写出王濬军威赫赫,势如破竹;下 句道出东吴的闻风丧胆,气数已尽。此联“下”“收”二字,言进军之速也。颔联言,王濬 晓畅军事,足智多谋,火烧铁链,直取金陵,灭亡吴国,真个是摧枯拉朽! 上二联用笔概 括、洗练,善于剪裁,用对比法写双方进攻的路线与防守的形式,突出了王濬的智勇和 孙皓的昏庸,深刻揭示了“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的历史规律。 后二联抒发无尽的感慨。颈联“几回”二字,概括了六朝的兴废;“依旧”二字,暗言险峻 的山川不足恃。清屈复评此诗曰:“前四句止就一事言,五以‘几回’二字括过六代,繁 简得宜,此法甚妙。”(《唐诗成法》)此联是说金陵城虎踞龙盘,山依旧,水依旧;而人事 变迁,六朝短暂,能不令人慨叹?这里展开广阔的历史背景,拓展了诗的境界;同时,还 表现了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补足了上 句“伤”的意思。六句承上启下,为转折之笔,用得极为圆熟,使全诗沟通交融,成为一 体。尾联言国家的统一,乃历史的必然。芦花从中的旧垒,是历史变迁的见证,是分裂 失败的象征。此诗巧用反衬手法,突出了吴国衰亡的结局,更完满地表现了诗人反对 分裂、主张统一的思想。此诗总结了六朝覆亡的教训,告诫了唐王朝统治者,在当时具 有反对藩镇割据的现实意义。此诗“充溢着悲凉而不衰飒、沉重而不失坚韧的精神气 脉,以及纵横千古、涵盖一切的气象,读来令人感慨遥深。”(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 卷)计有功《唐诗记事》载:此诗乃刘禹锡与白居易等四人同题竞赛之作,时刘诗先成, 白居易览刘诗而为之“罢唱”,并深感遗憾地说:“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所馀鳞爪何用 耶! ”
今日更新
-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
[2018-10-01]
-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嬴
[2018-10-01]
-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魏
[2018-10-01]
-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2018-09-15]
-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
[2018-09-1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