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2018-09-10 可可诗词网-人生感悟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句】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出处】唐·李白《日出入行》。
 
【意思】太阳 从东方大海的水平线上升起,就好象从地底下钻出来似的。它漫游天 空,降落西方,又重新沉进大海。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那驾驭太 阳车在空中运行的六条龙究竟住在什么地方呢?诗句写出了太阳出没的 过程,又以神话传说反映出太阳运行的自然规律,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现 象的探索精神。前两句描绘日出,想象奇特,出语不凡。是李白奇诡谲 幻诗风的体现。
注: 隈(wēi),曲隩的水边,此指大海。六龙,传说为太阳拉座车 在天空奔跑的六条龙。舍,休息的场所。安在,在哪里呢?
 
【全诗】
.[唐].李白.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裴回。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赏析】
 
        这是一首饱含浪漫激情而又富于深刻哲理的诗作。
 
       古代神话说:日出日落都是由羲和之神驱使六龙载日运行所致。又说:有一次日已落下,鲁阳公为了继续和韩厮杀,举戈一挥,太阳便又退回中天。作为神话,这些说法自然包含着虚构、夸张的成份,但从认识角度来看,其中又无疑积淀着浓郁的迷信色彩。基于此,李白从正面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在他看来,日出日落,历天入海,纯是自然规律的表现,不然的话,“六龙所舍安在哉?”“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六龙住在哪里呢?你羲和怎么会沉没到渺无际涯的波涛之中呢?)至于鲁阳公挥戈返日之事,更是违反常理的无稽之谈。他究竟有什么德能,可以让太阳驻于中天呢?既然六龙、羲和、鲁阳公之事皆不足信,那么,人非元气,怎能与终古不息的太阳同升共落,长生不死呢?既然没有什么神灵支配自然界的变化,那么,草木荣落,乃其自荣自落,既不用感谢春风,也不必埋怨秋天,“万物兴歇皆自然”,这该是多么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呵!既然是自然规律支配一切,那么,“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顺应自然规律,与天地宇宙(大块)和一切自然生物(溟涬)合为一体,既受自然的养育,又终归于自然之中,这就是诗人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以说理为主,无枯燥、浮浅之弊。不枯燥,是说它始终伴随着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激情:日出日落、六龙羲和、草荣木落、鲁阳挥戈,都是人习见和可感知的事件,都可触发人的丰富想象;而多处问句的使用,强化气势,造成波澜,令人想见诗人昂首问天的胆魄和“囊括大块”的浩然之气,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至于不浮浅,则是说它不局限于对自然规律的揭示,而是寓深意于其中。《唐宋诗醇》指出:“诗意似为求仙者发,故前云‘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后云‘鲁阳挥戈,矫诬实多’,而结以‘与溟涬同科’,言不如委顺造化也。”这段评语,大体是不错的。
 
         汉乐府曾有《日出入》诗,言日出入无穷,人命独短,愿乘六龙,仙而升天。李白此诗沿用旧题,而一反其意,作了全新的创造。如果没有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是难以写出这样的诗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