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塞五首唐代诗人在渔阳
天津蓟县历史悠久,隋大业末年改无终为渔阳,唐代亦然。唐代渔阳属北部边陲重地,为当时关心国事“已将书剑许明时”的诗人们所关注。被称为唐诗“双子星座”的李白、杜甫,唐诗的奠基人陈子昂,著名边塞诗人高适,都和这里有着不解的渊源,并有相关诗歌传世。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元好问《论诗绝句》)陈子昂是开创唐诗黄金时代的先驱者。在他十多年的政治生活中,两次从军边塞。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变,陈子昂随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出征,参谋军事。大军行至渔阳(今蓟县),先锋王孝杰率领的十七万将士在山海关附近的一个峡谷中中了埋伏,全军覆没。武攸宜吓得龟缩渔阳,不敢出战。陈子昂满怀热忱向其进谏,并自告奋勇,“乞分麾下万人为前驱”,出战沙场,为国立功。但武攸宜因其“素是书生,谢而不纳”。几天之后,他不忍见危不救,又进谏,激怒了武攸宜,反将他贬为军曹。
陈子昂一气之下,遍游渔阳和幽州的古迹,曾登渔阳城北崆峒山,拜谒轩辕向广成子问道处。在幽州,登蓟北楼,仰望苍天,俯视大地,不但用血和泪唱出了震惊千古的《登幽州台歌》,还远望渔阳,抒发了对中华祖先的怀念: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尘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寄意先祖,抒发愤懑。
李白与渔阳的渊源和独乐寺“观音之阁”匾额有关。郭沫若《李白与杜甫》称:“李白于天宝十年北游塞垣,有《幽州胡马客歌》讽刺安禄山。”翌年“北游蓟门,秋抵幽州”。《方舆纪要》载:“雄武城在州(渔阳)东北,唐天宝六载安禄山筑。”李白得到安禄山在这里藏贮兵器的消息。他目击安禄山之跋扈,发忧国之思:“十月到幽州,戈矛若罗星”,他在《北风行》中,揭露安禄山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指出安禄山统治的北方一片黑暗。“观音之阁”匾额当是此时写的。
历史学家考证此匾额确为李白真迹。唐代题额多为立形,如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佛光真容禅寺”立额即为一例。故宫博物院藏张伯驹先生捐献的李白《上阳台帖》,为现存李白的唯一墨迹。其磊落凝重,与“观音之阁”书体对照,自见风格一致。两者署款“太白”,可见为李白署名常例。清初鉴赏大家宋荦在《独乐寺》诗中、清中期书法理论家包世臣所著《艺舟双楫·论书》中,均肯定此匾额为李白所书。至今,当地流传着李白“飞笔点‘之’字”的传说,县城北府君山有传说李白仙居的太白洞。
杜甫24岁至洛阳,举进士不第,遂游齐赵,到过范阳、渔阳一带,了解到北方的形势,写出了《后出塞五首》,其四写的是渔阳的情势: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说的是安禄山为贪功争宠,与奚和契丹作战取胜。河北渔阳是豪侠的所在,天天鼓乐声不断。帆船经渤海运来江南的大米,广东、湖北的绫罗绸缎,就连小军官和奴仆也是美服华容,上将的地位越来越高,气势骄横凌驾于京城。边地人不敢议论,谁议论别想活命。
这首诗说明,当时的渔阳驻扎许多军队。军需的大米和绫罗等物资经过海上运输,进入天津海口再输往渔阳。天津东郊的军粮城就是唐代转运粮食的大仓库。该诗及其他几首诗,暗示安禄山及其下属骄横恣睢,图谋叛变,表现了诗人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一片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于开元十五年(727年)北上蓟门(北京一带)。开元十八年(730年),唐反击契丹的战争爆发,他由宋中再次奔赴幽蓟,打算从军边疆,为国效力,未得重用。结果,幽州长史薛楚玉等五将率领的军队,被契丹可突干战败。高适为此深感忧虑:“一登蓟丘上,四顾何惨然,来雁无尽时,边风正骚屑。”叹报国无门:“临风无策略,览古空徘徊”。
其间,高适曾走访在盘山驻屯的田姓将军,表示慰问和鼓励。两个人彻夜长谈,话很投机。高适诗情涌动,在军帐中写下了《同吕员外酬田著作幕门军西宿盘山秋夜作》:
碛路天已秋,边城夜应永。
遥传戎旅作,已报关山冷。
上将顿盘坂,诸军遍泉井。
绸缪阃外书,慷慨幕中请。
能使勋业高,动令氛雾屏。
远途能自致,短步终难骋。
羽翮时一看,穷愁始三省。
人生感然诺,何啻若形影。
白发知苦心,阳春见佳景。
星河连塞络,刁斗兼山静。
忆君霜露时,使我空引领。
诗为五言,二十二句,以豪放而雄健的笔触,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军旅生活,热情歌颂了将军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诗中写道:“能使勋业高,动令气氛屏。远途能自致,短步终难骋。”指出将军韬略才能高超,建树了丰功伟绩,行动的命令使边地的动乱平静;远途的征讨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短短的距离(无雄才大略)却难施展才能。“白发知苦心,阳春见佳景。星河连塞络,刁斗兼山静。”防御战赢得了和平,和平还需爱国将士的保卫。全诗慷慨>悲壮,爱国之情凝于笔端。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几位最著名的伟大诗人在渔阳的活动和诗歌创作,都关注着国家的安全和统一,抒发了对报国理想和抱负的不懈追求,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就为天津这座城市涂上了一抹绮丽的色彩,为天津的后花园镀上了一层璀璨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