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次安陆寄友人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1。暮雨不知涢口处2(安陆),春风只到穆陵西3。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安陆)。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校记】
1.失,《全唐诗》一作“问”。
2.涢,《全唐诗》一作“须”。
3.只,《全唐诗》一作“共”。
【注释】
[安陆]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安州”:“春秋时郧国,后为楚所灭。汉为安陆县,高帝六年分南郡置江夏郡于此,领县二十四。后汉移理沙羡……江夏郡自后汉末当吴、魏二国之境,永嘉南迁后又当苻秦、石赵与东晋犬牙为界,自后魏、周、隋与宋、齐、梁、陈交争之地……故汉所理江夏郡前书多言在安陆……据山川言之,此城南近夏水,余址宽大,则前汉江夏郡所理也。宋武帝分江夏置安陆郡,后魏大统十六年改为安州。”安陆乃安州治所。安陆县,“本汉旧县,属江夏郡。隋改属安州。其城三重,西沈涢水。”此诗当系大历三年(768)刘长卿奉使淮西时所作。
[失路] 屈原《九章·惜诵》:“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涢口] 亦作“郧口”。《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安州安陆县”:“涢水,故清发水也,西北自随州流入注于沔,谓之郧口。《春秋》‘吴败楚于柏举,从之,及于清发’,是也。”
[穆陵] 穆陵关。《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黄州麻城县”:“穆陵关,西至白沙关八十里,在县西北一百里,在州北二百里,至光州一百四十九里。”安州北接申州,尝受乱军骚扰,穆陵关以东诸州则未受波及。
[三户]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此处意谓战后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评论】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二:(前解)“草色凄凄”自是新年景物,今随手却先下一“远”字,便知此是归客问路之眼色也。三、四,言适遭泥雨,未抵郧口,即日风光,滞在穆陵。此正详写一之“远”字,言去家尚隔如许道里,而二之“问路溪”字,亦尽于是也。(后解)前解写次安陆,此解写寄友人。五、六,孤城花落,三户鸟啼,非再写安陆荒凉也。先生正言,我当此况,那不忆君?特不审君亦忆我否耳!盖言君虽忆我,然乌乎知我之花落鸟啼?亦犹我今忆君,而不知君之门前五柳也。
《重订唐诗别裁集》卷一四:“春风只到穆陵西”,言此处春光缓到,因地偏也。“三户无人自鸟啼”,《史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昭昧詹言》卷一八:起二句点叙时令行历,所谓诗柄也。三、四写地与景。德安府本郧子国,隋改郧州为安陆。安陆北与河南信阳州接,三关在此。木陵,他本皆作“穆”字,误;穆陵在齐,与此无涉。姚先生云:“肃、代之际,江、淮间有刘展、袁晁之乱。木陵以东,光、黄、舒、庐,盖苦兵扰,不识春和矣。其西则差安靖,故有第四句。”五、六切安陆景与事。六句皆自述,收点寄友,一比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