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之歌 [法国]佚名
【作品提要】
查理大帝率军出征西班牙,历时七年,基本上征服了整个西班牙,只有信奉伊斯兰教的萨拉哥斯王国拒绝臣服。在所向披靡的查理大帝面前,该国国王加西尔最终只得提出议和。查理大帝采取了重臣罗兰的建议,派遣加纳隆前往萨拉哥斯谈判。加纳隆贪生怕死,深知此行凶多吉少,因而对罗兰怀恨在心。他置民族大义于不顾,投降了加西尔,并建议加西尔用重兵伏击罗兰率领的后卫部队。面对敌人,罗兰毫不畏惧,奥利维埃三次劝他吹响号角,向查理大帝求援。为了维护荣誉,罗兰拒绝吹号,带领将士奋起迎战,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战死沙场。罗兰在临死前吹响了号角,查理大帝闻声后挥师全歼了加西尔的部队,为罗兰和全体牺牲将士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处死了叛徒加纳隆。
【作品选录】
号 角 奥利维埃说:“异教徒人数众多,
 我们法兰西人似乎人单力薄。
 罗兰兄弟,吹响你的号角: 
 查理听到,他会派兵回来。”
 罗兰答道:“我会疯子般拼杀,
 为了可爱的法兰西,我愿把荣誉丢弃。
 我不妨拔出杜朗达尔大战一场: 
 金子做的剑把将会沾满鲜血。
 异教徒来此隘口是自取灭亡,
 我敢说,他们都将死路一条。
 “罗兰兄弟,吹响你的象牙号角: 
 查理听到,他会派人回来: 
 国王将率官兵救我们脱险。”
 罗兰答道:“但愿我的祖先
 不会因我而遭人指责,
 愿可爱的法兰西不会蒙受耻辱: 
 我将用杜朗达尔猛刺敌人,
 我的好剑就系在我的腰间;
 你会看到它将沾满污血。
 异教徒来此隘口是自取灭亡,
 我敢说,他们都将死路一条。”
 “罗兰兄弟,吹响你的象牙号角,
 查理听到,他会赶回隘口;
 我向你保证,法兰西人会回来。”
 罗兰答道:“上帝保佑,但愿
 活着的人谁都不会说
 我曾因异教徒而吹响号角。
 谁都不会因此而责备我的先人。
 当战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候,
 我的剑将击杀个不停,
 你将看到锋刃上沾满污血。
 勇敢的法兰西人,个个是好汉。
 西班牙人决逃不脱灭亡的命运。”
 奥利维埃说:“我不觉得有什么耻辱。
 我已看到西班牙的撒哈逊人: 
 他们盖满了山谷,布满山顶,
 荒野平原上也到处都是他们。
 这异国的军队人多势众: 
 而我们,人数实在太少。”
 罗兰答道:“我的斗志只能更坚。
 面对上帝和他神圣的天使,
 法兰西岂能因此而丧失荣誉?
 宁可死也不愿蒙受耻辱!
 我们作战勇敢,大帝喜欢我们。”
 罗兰勇敢,奥利维埃智慧;
 两个人都十分地英勇无畏。
 只要他们上马操起武器,
 死亡岂能挡得住他们参战。
 勇敢的伯爵们,语言高贵。
 怒气冲冲的异教徒策马而来……
 罗兰之死
 罗兰感到死神正向他逼近……
 他一手抓住号角,怕被人指责
 (把它留给了异教徒),另一手执剑。
 他在休闲田里朝西班牙走了一箭之远,
 山顶的两棵树下,有四块大理石。
 罗兰仰面倒在绿草之上……
 罗兰觉得两眼发黑;他站起来,
 使尽全力,脸已因失血而变白。
 他痛苦而愤怒,以剑击石,
 剑“嘣嘣”作响,但无伤无损。
 伯爵说:“圣母啊,帮帮我吧!
 杜朗达尔,勇敢的剑,你何其不幸!
 现在你虽已无用,但我爱你如初。
 我用你打了那么多胜仗,我曾在
 白胡子查理王的辽阔疆土上征战!
 但愿你的主人不是临阵脱逃的懦夫!
 长期携带着你的曾是这样的一个勇士,
 在自由的法兰西无人能与他相比。”
 罗兰用剑狠命地击打着玛瑙之石;
 剑“嘣嘣”作响,但无伤无损。
 罗兰见无法把剑击断,
 便开始替杜朗达尔哀惋: 
 “阳光下,你是多么的耀眼!
 在莫里安山谷,上帝派天使
 让查理王把你赐给一位伯爵首领,
 敬爱伟大的查理便把你挂在了我的腰间。
 我用你替他夺取了安茹和不列颠,
 又为他攻下了波瓦杜和梅纳……”
 罗兰在褐石上频频击剑,
 剑“嘣嘣”作响,但无伤无损,
 反而弹向半空。伯爵见击它不断,
 便轻轻地替它惋惜: 
 “杜朗达尔啊,你美丽而神圣!
 你金子做的圆剑把布满圣物,
 有圣皮埃尔的牙,圣巴西尔的血,
 有圣德尼斯的头发和圣玛丽的衣。
 异教徒们不配拥有你,
 只有基督徒才能把你使用,
 你可别落在懦夫的手中。”
 罗兰感到死神来临,从头降到了心;
 他跑到松树下,躺在绿草上,
 身底压着杜朗达尔和象牙号角。
 他把头朝着异教徒的国土,
 这样做,是想让查理大帝
 和所有的法兰西人都说: 
 他死了,高贵的伯爵战死沙场。
 罗兰伯爵躺在松树底下,
 他把脸转向西班牙。
 他回想起件件往事: 
 回想起他所征服的地方,
 回想起法兰西和他的族人,
 回想起查理王,养育他的恩主……
 忍不住潸然泪下轻轻哀叹。
 他还是忘不了这些往事;
 他忏悔罪恶,请求上帝宽恕: 
 “天父啊,您从来不说假话,
 您曾让圣拉萨尔死而复生,
 您曾从狮口救出达尼埃尔,
 拯救我的灵魂,让我避开一切厄运,
 我此生所犯的罪将给我以灭顶之灾。”
 他伸出右手,把手套献给上帝,
 圣加伯利用手接了过去。
 罗兰用手臂支起垂下的头颅;
 双手合一,走向他的黄泉。
 上帝给他派去了二品天使,
 以及危海中的圣米歇尔。
 圣加伯利与他们一同来临;
 众人带着伯爵的灵魂上了天庭。
 奥德之死
 查理大帝从西班牙归来。
 回到艾克斯,法国最美的地方,
 他登上宫殿,走进大堂。
 奥德,一位佳丽,向他迎来: 
 “罗兰在哪?他答应娶我为妻。”
 查理痛苦不堪,泪流满面。
 他拔着白胡子:“妹妹呀,好朋友,
 你说的那个人他已不在人间;
 但作为补偿,我将给你一个更好的男人,
 他叫路易,我不知怎么对你说才好,
 他是我儿子,将拥有我的王国。”
 奥德答道:“这话我听来离奇。
 上帝、圣人和天使,你们有眼,
 罗兰既死,我还怎能苟生?”
 她脸色苍白,死在查理的脚下。
 愿上帝怜悯她的灵魂!
 法兰西的众臣为她哭泣,替她惋惜。
(胡小跃 译)
【赏析】
《罗兰之歌》是法兰西民族的英雄史诗,也是法国文学第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在口头文学的基础上经由民间艺人整理加工而成,记叙了查理大帝平定异族、统一法兰西的丰功伟绩,塑造了理想的君主形象查理大帝和理想的英雄形象罗兰骑士,反映了中世纪法兰西人虔信上帝、爱国忠君的精神风貌。这里节选的“号角”、“罗兰之死”和“奥德之死”是最著名的片段,集中体现了原诗的思想主旨和艺术特色。
基督教文化是中世纪欧洲的主流文化,受其影响,人们虔信上帝,排斥异教。《罗兰之歌》作为时代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查理大帝之所以远征西班牙,不仅仅是为了反抗异族的侵略,还因为他们是异教徒。所以当对方国王投降时,查理大帝迫使他皈依基督教。史诗中还多次出现了梦兆预感、上帝显灵、天使下凡以及宗教仪式等场面,从战争开始直到战争结束,宗教信仰都是其中至为关键的因素。选段中的罗兰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希望“上帝保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忏悔罪恶,请求上帝宽恕”,并“伸出右手,把手套献给上帝”。他虽然在战斗中倒下了,却因为对上帝的顺从和虔诚,得到了基督教世界里的最高奖赏——“上帝给他派去了二品天使”,“众人带着伯爵的灵魂上了天庭”。至此,罗兰被塑造成一位基督教英雄。
罗兰除了念念不忘上帝以外,还时刻牢记法兰西的荣誉和查理大帝的关爱。在中世纪,爱国与忠君往往密切相关。史诗中的查理大帝是理想的君主形象,寄托了人们渴望民族统一、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因此,忠君并不仅仅是封建忠臣的道德品格,也是热爱祖国的内在要求。罗兰堪称爱国忠君的典范。他对好友奥利维埃说:“我的斗志只能更坚。/面对上帝和他神圣的天使,/法兰西岂能因此而丧失荣誉?/宁可死也不愿蒙受耻辱!/我们作战勇敢,大帝喜欢我们。”为了“可爱的法兰西”,为了“养育他的恩主”,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当死神逼近的时候,他跑到松树下,躺在绿草上,把头朝向敌人的国土。他这样做“是想让查理大帝/和所有的法兰西人都说: 他死了,高贵的伯爵战死沙场”。生命垂危之际的罗兰依然惦念着祖国和君主,甚至“忍不住潸然泪下轻轻哀叹”。史诗对他死后升入天堂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上帝之爱,另一方面将罗兰爱国忠君的精神高度神圣化了。
罗兰的性格并非完美无缺。他虽然品性高贵、骁勇善战,但也有因崇拜荣誉而过于自负的一面。查理大帝要交给他一半大军做后卫,他拒绝了,只要了两万人;敌人伏击时,奥利维埃先后三次劝他吹响号角求援,都遭到他断然拒绝。对于罗兰来说,“疯子般拼杀”、“大战一场”才是英雄的作为,所以绝不会“因异教徒而吹响号角”。基于这样的弱点,罗兰才轻易地中计,并最终走向死亡。但是,罗兰的弱点并没有玷污他崇高的品性,反而使他的性格更为饱满,使他的形象更为真实。
《罗兰之歌》全诗四千余行,每行十个音节,结构简单,行文流畅,便于吟唱,具有史诗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语言质朴的特点。此外,作为在口头文学的基础上由民间艺人加工整理而成的史诗,《罗兰之歌》又明显带有口头文学的痕迹,大量运用了对比、叠句、夸张等民间文学常用的手法。在选段中,我们既可以看到罗兰对敌人凶残、对同胞热爱的反差性态度,也可以通过“罗兰兄弟、吹响你的号角”、“剑‘嘣嘣’作响,但无伤无损”这样的叠句感受到罗兰面临的困境。有人说,《罗兰之歌》具备荷马宽阔流动的优美和但丁豪放有力的笔致,这是对《罗兰之歌》的极高赞誉。时隔千年,今天的读者依然能从中读出崇高感和悲壮感。
(蔡海燕)
-  
             无畏的小乔万尼 [意大利]卡尔维诺[2018-11-04]
-  
             小红帽 [德国]格林[2018-11-04]
-  
             白雪公主 [德国]格林[2018-11-04]
-  
             拉封丹寓言 [法国]拉封丹[2018-11-04]
-  
             灰姑娘 [德国]格林[2018-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