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华北》序
《战华北》,是杨成武同志的第三本回忆录了。我是赞成老同志们写革命回忆录的。只要实事求是,材料真实可靠, 写作态度严肃认真,注意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就会有利于对后人进行传统教育。
《战华北》,是杨成武同志对亲身经历的华北解放战争的回忆。解放战争开始时,杨成武同志任第三纵队司令员。这支主要由游击队组成的部队,经过严酷的战争磨炼,进步很快, 后来成为劲旅。1947年5月,晋察冀野战军建立了新的领导机关,杨得志同志任野战军司令员, 罗瑞卿同志任政委,杨成武同志任第二政委。他们率领野战军纵横华北,艰苦转战,取得了许多振奋人心的胜利。1948年下半年,华北的主力部队整编为三个兵团,杨成武同志任第三兵团司令员。华北解放战争的全过程, 自始至终他都参加了,而且在前线担任指挥,情况熟悉,这本回忆录对读者是会有帮助的。
华北的解放战争,如果从1945年10月绥远战役算起, 到1949年4月解放太原为止,一共是3年半的时间。如果以战争的高潮说,从放弃张家口到平津战役胜利结束,是两年多点的时间。这两年是极不平凡的两年,战争是极其紧张和激烈的。不论军队和老百姓都非常辛苦。由于我军是在战略规模上打运动战,常常要大踏步进退, 以调动敌人,形成有利战机,部队日行百里,几乎是常事。我记得有个战士,是位有心人,每天出发、宿营,走了多少路,他都记下来。事后统计了一下,两年中他一共走了3万多里路! 华北老根据地的人民,同样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那时刚刚进行了土改, 他们情绪很高,数量庞大的民兵和民工,随着野战军转战四方,执行战勤任务。平津战役期间,有一次我同送粮食支前的民工相遇, 大车一辆接着一辆,真是一眼望不到边呵! 那种热烈动人的场面, 至今回忆起来, 仍使人兴奋不已。正是由于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广大军民的高度积极性相结合, 才产生了无敌的力量, 大大缩短了战争的进程。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华北部队共歼灭和改编敌军101万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每当我想起这些,便对华北军民产生一种由衷的敬意!
当然, 战争的发展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华北我军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战略转变,敌我力量对比从劣势变为优势,有个转化过程。当解放战争初期,在敌强我弱, 态势不利的情况下,我们主动放弃了张家口,敌人得意洋洋,颇有不可一世的样子。蒋介石在占领张家口的第二天就下令召开国民大会。当时我们有些同志也有埋怨情绪。我说,其实撤退张家口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放下这个“包袱”, 行动就自由了。事实证明,放弃张家口以后,我们在华北战场上纵横自如,南下正太, 东取青沧,再战保北, 三战三捷, 以后又连续取得清风店歼灭战和解放石家庄的光辉胜利, 一直到把孙连仲打下了台。傅作义上台不久,我们给了他当头一棒,在涞水庄町给了他的“王牌”第三十五军沉重的一击,歼灭了他的新编第三十二师, 打垮了第一○一师,共歼敌7千余人, 中将军长鲁英麐被迫自杀。随着战争形势的急遽发展, 为时不久,张家口就又重新回到人民手中。这说明,正义的人民战争终归要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的规律是不可逆转的。
有些同志总觉得,平津战役之前,华北打的大仗不多,其实这是因为不了解这个时期的实际情况。1948年下半年, 华北部队组成了三个兵团, 只要需要, 是可以打一些大仗的。但是, 当时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已经对全国的解放战争酝酿了一盘好棋。华北部队在整盘棋局里有自己的重要位置。也就是说, 由于战争进程和力量对比越来越有利于我,毛泽东同志计划在东北、华北和华东进行战略决战。突破口选在东北,争取首先解决东北问题。这时华北部队的任务,是全力配合东北决战, 隔断华北的敌人, 不使其出援东北。再说, 自解放石家庄后, 华北敌人主要集中在平津张一线, 只有太原、大同两点, 阎锡山极力防守。因此, 除令徐向前同志领导的第一兵团攻打太原外,确定第二兵团楔入热西、冀东, 紧紧拖住关内的敌人不放; 第三兵团则西出傅系部队的老窝绥远。由于西出绥远的任务重要而又艰巨,毛泽东同志把我和杨成武同志叫到西柏坡当面作了指示。这样, 华北部队就在东西两个方向上紧紧拖住了敌人,使关内敌人疲于奔命, 无力增援东北。这对东北问题的解决,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东北全境解放, 东北野战军入关,两个战略区的部队汇集一起, 又自然造成压倒的优势, 华北的问题也就迅速解决了。今天想起来,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位天才的军事家,他的指挥艺术不能不令人折服。而我们作为整个棋盘上的棋子, 完全应当服从全局。
在任何情况下,革命的大局和局部的关系,都要正确处理。东北根据地初创时,敌人正疯狂地与我抢夺东北,晋察冀作为与东北毗邻的老根据地, 自然应当作出极大的努力支援东北。辽沈战役后, 东北部队入关,对解决华北敌人起了重大作用。这是在革命全局下两个局部应有的配合,这也是相对弱小的人民军队能够逐步战胜强敌的一个重要因素。
岁月流逝,转眼间,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是伟大的历史永远是壮丽的,每当我回忆起这些,就感到从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杨成武同志的《战华北》,也将有助于许多老同志重温这段光辉的历史, 从中得到启迪。
1986年7月
(《战华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初版。)
赏析 聂荣臻同志为杨成武的《战华北》写的序,写得十分扼要、精粹,时时出现闪光的思想火花,行文质朴,含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聂荣臻同志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过华北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是华北的第三纵队司令员。聂荣臻同志是上级指挥员。明了这样的一重关系,对于理解这篇序言的写法很有好处。
聂荣臻同志对自己的部属写革命回忆录是鼓励的,说这是杨成武写的第三本回忆录了。他赞成老同志们写革命回忆录,进而指出写作革命回忆录的四条原则,一要实事求是,二要材料真实可靠,三要写作态度严肃认真,四要注意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这样就会有利于对后人进行传统教育。这四条原则确实是十分重要的。
聂荣臻同志介绍了《战华北》的作者杨成武,说他是华北主力部队第三兵团司令员,参加了华北解放战争的全过程,在前线担任指挥,情况熟悉。
接下来介绍了华北解放战争的发展概况,说明战争极不平凡、极其紧张和激烈,华北部队在解放战争期间共歼灭和改编敌军101万人,取得了辉煌胜利。而战争的发展又不是一条直线,经历了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战略转变,敌我力量对比从劣势转变为优势这样的过程。
在论述到华北战场的特点时,作者是把它置于解放战争的全局上来讲的,说明当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有一个战略决战的思想,要在东北、华北、华东进行决战,而首先要解决东北问题,因此华北部队要全力配合东北决战, 不让关内的敌人出援东北。这对东北的解放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待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入关,华北问题也就迅速解决。战争的发展证明这是伟大的战略决策。毛泽东的指挥艺术真是令人折服。
作者的这篇序,多处闪烁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光芒,富有远见卓识,有很多精彩的思想观点。这也就是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譬如,他指出“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广大军民高度积极性相结合,才产生了无敌的力量”;“正义的人民战争终归要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的规律是不可逆转的”;“局部服从大局”, “在任何情况下,革命的大局和局部的关系,都要正确处理”,这是“相对弱小的人民军队能够逐步战胜强敌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精粹的见解是很有分量的,凝结着革命斗争的经验,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极富于启发。
聂荣臻同志在建国以后,是我国的元帅,曾主管过尖端武器科研工作。他率领我国的科技人员,仅用了五年时间就研制成功了多种导弹、原子弹,后又研制成氢弹,为我国研制尖端武器和发展航天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聂帅去世后,杨成武写了《悼聂帅》诗:“撕肝摧胆噩耗来,顿失良师无限哀。运筹功勋铭青史,教诲深情记心怀。”可以想见,聂荣臻同志写的这篇《〈战华北〉序》,大概也包括在杨成武诗中说的“教诲”中的内容之一吧!
-
《十六通家书》小引
[2019-05-14]
-
《华君武漫画1984—1985》序
[2019-05-14]
-
《华君武漫画选》自序
[2019-05-14]
-
《围城》序
[2019-05-14]
-
《天下郡国利病书》序
[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