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过的道路》序
人到了老年, 自知来日无多, 回忆过去, 凡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一时都如断烂影片, 呈现脑海。此时百感交集, 又百无聊赖。于是便有把有生以来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者写出来的意念。
但行年50而知40之非。我今年实足年龄84,如果10岁而知人事, 则74年的所作所为, 实多内疚。幼年禀承慈训, 谨言慎行。青年时甫出学校,即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4年后主编并改革《小说月报》,可谓一帆风顺。我是有多方面的嗜好的。在学术上也曾读经读史,读诸子百家,也曾学作诗填词。中年稍经忧患, 虽有抱负,早成泡影。不得已而舞文弄墨, 当年又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之情势, 其不足观, 自不待言。然而尚欲写回忆录,一因幼年禀承慈训而养成之谨言慎行,至今未敢怠忽。二则我之一生, 虽不足法, 尚可为戒。此在读者自己领会,不待繁言。
所记事物,务求真实。言语对答, 或偶添藻饰, 但切不因华失真。凡有书刊可查核者,必求得而心安。凡有友朋可咨询者,亦必虚心求教。他人之回忆可供参考者, 亦多方搜求,务求无有遗珠。已发表之稿, 或有误记者, 承读者来信指出,将据以改正。其有两说不同者,存疑而已。
出版社今将已发表部分出单行本, 嘱写序言, 因草此数行以答,并将回忆录题名曰:《我走过的道路》。此道路之起点是我的幼年, 其终点则为1948年冬我从香港到大连。
茅 盾
1980年9月17日北京
(《我走过的道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0月版。)
赏析 《我走过的道路》,是文坛巨匠茅盾先生的一部著名文学传记,分上、中、下三册。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1年10月出版了上册, 1984年5月出版了中册,1988年9月出版了下册。全书从作者自己的家乡、亲人、童年写起,直到1948年冬他从香港到大连为止,回忆了他前半生约50多年的经历和见闻。
书的上册包括12章,从家庭、童年、学生时代到1927年大革命;中册从《创作生涯的开始》到《抗战前夕的文学活动》,共11章,概括了他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经历;下册记叙在8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活动。全书结集出版前,各章节曾于1978年11月在《新文学史料》创刊号起开始连载。其中,作者亲笔撰写稿到1934年,即《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4期发表的《1934年的文化“围剿”和“反围剿”——回忆录(17)》止,以后的书稿则是由他的亲属根据他生前的录音、谈话、笔记及其他材料整理而成。这本出色的文学传记,为我国现代文学史和政治、社会、文化史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史料。
《我走过的道路》序言,短短五六百字,把著者晚年写回忆文的缘起、自己前半生的主要生涯、性格特征,作了言简意赅的述说。同时,也谈到自己写回忆文时所采取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最后也标明了这些回忆文所写内容的起迄时间,是他从幼年至1948年冬止,即半个世纪内的事。
《序》文共分四段,首尾两段较为简略。首段说自己“人到了老年, 自知来日无多”,便“回忆过去……有把有生以来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者写出来的意念。”这符合人生的常理,也符合老年人爱怀旧的心理特征。作者是半个多世纪来许多重大文学事件的参与者与亲历者,回忆一番往事自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序》文的重点,是二、三两段,不仅文字多,也十分重要。因为是为自己的书写序言,就离不开谈点半个世纪以来的自我经历。第二段一开头就说为人“行年50而知40之非”,回顾过去是有益无害的。现在,实足84岁了,如果10岁而知人事,则也已知人事74年了。但回忆的结果是“实多内疚”,这是自谦之词,也是实情。接着,又从幼年的“谨言慎行”,到青年甫出学校后的“一帆风顺”,再到中年时的“稍经忧患,虽有抱负,早成泡影”,通过鲜明对比,说明人生之路也是不平坦的。所以,到最后“舞文弄墨”,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何况那时作文“尚有避文祸的担心”,人说“著书都为稻粱谋”,事实上也的确有为解决生计的意思在内。这是作者敞开心扉向读者坦陈心迹的大白话,很快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但当真正动手写回忆录时,又不能不禀承幼年时父亲的“慈训”而“谨言慎行”,决不敢有些微放任怠慢。而自己年岁渐大,也应当写出来, 因为“我之一生,虽不足法, 尚可为戒。”意即74年的经验教训,写了出来对读者恐也不无裨益。这就把全书的写作缘起,进一步具体和深化了。事实上,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回忆录意义之重大,是远远超过个人甚至文学创作界的范围的。
《序》文的第三段,虽只五行,但和上段同样重要。这段主要谈自己写回忆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务求真实”,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写,决“不因华失真”。作者所谈这一基本原则人人都懂,却不是任何作家都能做到、做好的。许杰教授在为一本传记作品写的序言中,针对当时时弊,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以为文笔非常生动但虚拟很多的人物传记,还不如照实直写的纯朴的人物传记来得更可信,更令人信服些,价值自然也会更大些的。”人物传记如此,回忆录自然更应当如此。茅盾在序文中所写“凡有书刊可查核者,必求得而心安。凡有友朋可咨询者,亦必虚心求教。……”进一步说明这位文坛先辈的谦逊,以及他在写作时求实求真态度的执着和实在。
《序》文最后一段,再次说到这本书的序言是出版社嘱写的,题目系自拟,并再次强调书中所写事件的起迄时间,建国以后显然是不包括在内的。结尾这段,总括了前文,又与前文环环紧扣,互为呼应,把全序连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因此,总的说来,这篇序言篇幅短小,不蔓不枝,词语冼炼,叙述真实, 内涵丰富,功力独到。全文在概述自己大半生经历的同时,特别阐明了对写回忆录、传记作品的原则,具有卓越的见解。可以说,这是一篇堪称典范的当代优秀序跋文章,是本世纪序跋文章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值得细细品味。
-
《十六通家书》小引
[2019-05-14]
-
《华君武漫画1984—1985》序
[2019-05-14]
-
《华君武漫画选》自序
[2019-05-14]
-
《围城》序
[2019-05-14]
-
《天下郡国利病书》序
[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