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松园诗》序

2024-12-28 可可诗词网-序跋 https://www.kekeshici.com

园在珠江之南,花地之东。大通寺居其前, 杏林庄在其后。地十余亩, 中有二池。乔木林立,盖百年物也。二儿祥瀛见而爱之,欲购为余娱老之所,余止之。瀛固请,谓园易得,树难得,遂听之。

瀛度地施工, 为堂, 为廊, 为轩, 为亭, 为楼, 为阁, 为室, 为橱,为桥, 为舟。经始于丙午夏, 落成于丁未春。余地数亩,姑旷弗治, 留有余不尽之意焉。

园以水木胜,木以松胜。余性爱松,昔既以“听松”名庐,今复以“听松”名园。园常有,松不常有;松常有, 园内外有松且百岁之松不常有。园常有,水不常有;水常有, 园内外有水且四面皆水不常有。至若楼高见山,池活通海,帆移树杪, 天在镜中。江村烟屋,稻畴菜畦,绮交绣错,四望莫能穷其际焉。且夫陶公三径, 子山小园, 白傅草堂,摩诘辋川,地以人著,人偕地传。自惟樗栎景逼,桑榆敢希。昔贤聊涉新趣,春秋佳日,朋旧盍簪, 以邀以游,斯陶斯咏。花竹禽鱼,溪山风月,造物所赠,吾何私焉! 惠然肯来,与众共之。

道光二十有七年,仲春之月, 百花生日, 珠海老渔张维屏记。记成, 即以此为《听松园诗》序。

(《张南山全集》本《松心文钞》)

注释 ①丙午——道光二十六年(1846)。②丁未——道光二十七年(1847)。③陶公三径——指陶渊明(365—427)隐居之处。三径,汉蒋诩隐居后,在庭园开三条小路,只与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人遂以“三径”指代隐居之处。④子山——即南北朝文学家庾信(513—581),字子山。⑤白傅——即唐代诗人白居易(772—846),曾任太子少傅。⑥摩诘辋川——唐代诗人王维(701?—761)字摩诘。辋川,水名,在陕西蓝田南王维曾居于此,有《辋川集》。⑦樗(chu)栎——原指两种无用之材, 后作自谦之词⑧桑榆——原指日落处,后以之喻人生晚年。⑨盍簪——聚首。盍,合。⑩百花生日——即花朝日,农历二月十五。

赏析 道光十六年(1836),年近花甲的张维屏辞别宦海回归园田,欲将桑榆岁月散布于云淡风清之中。二子祥瀛体察父意, 为其购建雅园安居。张维屏欣然题名“听松园”,并作此文以为其“听松园诗”的序言。

寄情山水,托怀田园,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赏心悦目之事。张维屏喜好山水,一生遍游名山大川,并有不少吟咏之作,如《龙隐洞》、《九日粤秀山登高》、《入罗浮宿九天观》、《泛舟西湖》、《九日登白云山望海山白云》等等。晚年得此雅园,张维屏自然喜不自禁,他满怀喜悦赞道: “园常有,松不常有;松常有,园内外有松且百岁之松不常有。园常有,水不常有;水常有,园内外有水且四面皆水不常有。”松乃木中君子,因其挺拔常青、抗霜傲雪而被赋予伟岸坚贞的人文品格,历来成为文人称道的意象, 自勉的化身;水代表着灵秀,无水的风景多少有些沉闷乏味,有水的景致才意趣盎然。听松园不仅松、水俱全,而且松古水茂,的确难得。加之园内亭台楼阁巧夺天工, 自然妙不可言。如何不令珠海老渔欣欣然而乐陶陶呢? “造物所赠,吾何私焉!”张维屏无意独锁“满园春色”,而是诚邀旧友新朋共享其乐。试想春秋佳日,文人画士携手而游,吟诗作画,挥毫泼墨,把酒临风,对月而歌……这道绝伦风景更为雅园增色。

人,原本是宇宙万物的一部分。依恋自然, 亲近山水,是人的一种本能。大自然正像一位宽厚慈母,以其恬淡娴淑化解着劳作者的疲惫,安抚着失意者的怨悒,慰藉着一颗颗饥渴的心灵,平息着一个个躁动的灵魂。“知者乐山,仁者乐水”(《论语·雍也》),中国古代士子正是以其全部身心来拥抱山水田园,寻求这份超然物外的解脱。张维屏“四为县令”其间, 亲眼目睹江水泛滥、哀鸿遍野的情景,挥笔写下许多诗篇,抒发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无以为助的内心愁苦。他居官十载,对黑暗官场有较深的体察,在《县令》组诗中抨击了官吏的残暴本性和卑劣行径,也表达了无力回天的满腔忧怨。如今告老还乡,张维屏终于可以摒弃缠身政务,远离黑暗现实,将精神放旷于自然怀抱,尽享落叶归根的自在与安宁了。这是一份逃逸之乐。

张维屏诗文功底深厚,为粤中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其诗出入前人大家,可谓“高华沈著,不专一格”(徐世昌语), “一唱三叹,入人心脾”(宋湘语)。他的诗作朴实平易,深受陶渊明、白居易影响。在《陶白》一诗中写道:“古三不朽谁无愧,我自无能但率真。私淑两贤陶与白,前身应是晋唐人。”在文学观念上,张维屏主张“人之文即人之言”,崇尚自然率真的文风。这篇诗序文字活泼畅达,句式富于变化,语言清新,饶有兴味。读罢此文,我们捕捉到山水滋润了的闲情野趣及行云流水的音乐语言,仿佛同历听松园品味着个中情趣。

今日推荐